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金的催化作用 | 第11页 |
·影响金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 第11-15页 |
·金的粒径效应 | 第12页 |
·载体的种类 | 第12-13页 |
·制备方法的影响 | 第13-15页 |
·金催化剂活性中心及其催化本质 | 第15-17页 |
·零价金(Au~0) | 第15-16页 |
·正价金(Au~+或Au~(3+)) | 第16页 |
·零价与正价金共存 | 第16-17页 |
·负价金(Au~(δ-)) | 第17页 |
·金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机理 | 第17-20页 |
·金催化剂的应用 | 第20-23页 |
·环境工程 | 第20-21页 |
·化学工程和精细化工领域 | 第21-23页 |
·能源领域 | 第23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活性测试 | 第25-31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5页 |
·氧化铈载体材料及金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不同晶化状态及表面形貌的氧化铈的制备 | 第25-26页 |
·氧化铈纳米棒的制备 | 第26页 |
·传统氧化铈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6页 |
·金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26-29页 |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BET) | 第26页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第26-27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2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页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7页 |
·原位红外漫反射(In-situ DRIFTS)测试 | 第27-28页 |
·CO吸附的FT-IR光谱 | 第28页 |
·CO滴定实验 | 第28-29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Spectra)测试 | 第29页 |
·活性测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商品氧化铈VP Adnano 50载金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氧化铈VP Adnano 50的结构与性能 | 第32-36页 |
·XRD与BET表征 | 第32-33页 |
·TEM表征 | 第33-34页 |
·TPR表征 | 第34-36页 |
·氧化铈VP Adnano 50在CO氧化反应中的性能 | 第36页 |
·氧化铈VP Adnano 50载金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 | 第36-41页 |
·不同后处理条件对VP50载金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金负载量对Au/VP50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Au/VP50催化剂活性的耐贮存性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不同预焙烧温度的氧化铈载金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 | 第43-53页 |
·引言 | 第43页 |
·不同预焙烧温度的氧化铈载金催化剂 | 第43-52页 |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43页 |
·XRD表征 | 第43-45页 |
·TEM表征 | 第45页 |
·TPR表征 | 第45-49页 |
·XPS表征 | 第49-50页 |
·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测试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氧化铈纳米棒负载金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 | 第53-70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氧化铈纳米棒负载的金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54-65页 |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54页 |
·XRD和TEM表征 | 第54-57页 |
·氧化铈纳米棒负载金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 第57-60页 |
·催化剂表面的元素价态与电子状态 | 第60-63页 |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in situ DRIFTS)研究 | 第63-65页 |
·氧化铈纳米棒载金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 | 第65-68页 |
·催化剂用于CO氧化反应的起燃曲线 | 第65-67页 |
·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