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7页 |
| ·EPON——接入网的演化 | 第7-9页 |
| ·TDM-EPON 向WDM/TDM-EPON 的过渡 | 第9-10页 |
| ·动态波长带宽分配——WDM/TDM-EPON 的关键技术 | 第1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TDM-EPON 系统原理与动态带宽分配 | 第12-33页 |
| ·系统原理 | 第12-26页 |
| ·拓扑结构 | 第12-13页 |
| ·分层结构 | 第13-14页 |
| ·逻辑链路标示(LLID)的引入 | 第14-16页 |
| ·多点控制协议 | 第16-26页 |
| ·多点控制协议帧结构 | 第17-18页 |
| ·多点控制协议中的报告/授权机制 | 第18-25页 |
| ·多点控制协议主要控制流程 | 第25-26页 |
| ·DBA 算法分析总结 | 第26-32页 |
| ·间插轮询自适应周期长度(IPACT)算法 | 第27-30页 |
| ·周期轮询固定周期长度(CPFCT)算法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WDM/TDM-EPON 系统原理和动态波长带宽分配 | 第33-43页 |
| ·TDM-EPON 的带宽局限 | 第33页 |
| ·WDM/TDM-EPON 的引入 | 第33-37页 |
| ·WDM/TDM-EPON 对现有帧格式的扩展 | 第34-36页 |
| ·对注册帧的扩展 | 第34-35页 |
| ·对授权帧的扩展 | 第35-36页 |
| ·新控制帧的引入 | 第36-37页 |
| ·扩展后的MPCP 操作流程 | 第37-38页 |
| ·WDM/TDM-EPON 两类DWBA 算法 | 第38-42页 |
| ·在线轮询(Online Scheduling)算法 | 第38-40页 |
| ·离线轮询(Offline Scheduling) 算法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基于组同步的带有预测的公平带宽分配算法 | 第43-63页 |
| ·算法理论分析 | 第43-48页 |
| ·算法轮询方式 | 第43-45页 |
| ·算法授权机制 | 第45-47页 |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 ·仿真建模与分析 | 第48-59页 |
| ·OPNET 平台介绍 | 第48-49页 |
| ·仿真模型设计 | 第49-59页 |
| ·数据帧格式 | 第49-50页 |
| ·数据线路模型 | 第50页 |
| ·光分路器模型 | 第50-53页 |
| ·ONU 模型 | 第53-55页 |
| ·OLT 模型 | 第55-58页 |
| ·网络模型 | 第58-59页 |
|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59-6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研究总结 | 第63页 |
|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