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言第8-14页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8-10页
     ·课题来源第8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8-10页
 第二节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三节 无线传感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第12-14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第14-29页
 第一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14-1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第14-15页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结构第15-16页
 第二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第16-1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无线网络区别第1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第16-19页
 第三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第19-27页
     ·无线网络的节点设计第19-21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第21-2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第24-2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第25-2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第26-27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他关键技术第2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第29-40页
 第一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计第29-38页
     ·节点硬件结构第29-30页
     ·微处理器模块第30-31页
     ·无线收发模块第31-33页
     ·电源和能量检测模块第33-34页
     ·光纤光栅传感器模块设计第34-38页
     ·电源模块第38页
 第二节 节点开发的软件环境第38-39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设计第40-59页
 第一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综述第40-42页
 第二节 物理层设计第42-46页
 第三节 MAC层设计第46-51页
     ·MAC层概述第46页
     ·本项目的MAC协议第46页
     ·时间同步机制第46-48页
     ·休眠和唤醒机制第48-49页
     ·通信机制第49-51页
 第四节 网络拓扑结构控制第51-55页
     ·成簇算法第51-54页
     ·功率控制第54-55页
     ·簇首轮换第55页
 第五节 路由协议第55-58页
     ·网络覆盖范围第56-57页
     ·路由选择第57-58页
     ·路由重组第58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9-61页
 第一节 本文总结第59-60页
 第二节 下一步的工作及未来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SChord网络分布式安全协作存储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发射功率调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