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流量工程快速重路由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项目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流量工程及MPLS技术 | 第16-25页 |
·流量工程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流量工程背景 | 第16页 |
·流量工程的问题 | 第16-17页 |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 第17-18页 |
·MPLS流量工程的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RSVP-TE协议 | 第19-24页 |
·RSVP-TE协议的工作过程 | 第20-22页 |
·RSVP-TE协议的扩展 | 第22-23页 |
·RSVP-TE高可靠性机制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MPLS-TE快速重路由及其分析 | 第25-34页 |
·MPLS-TE快速重路由简介 | 第25页 |
·快速重路由术语 | 第25-26页 |
·RSVP-TE支持FRR的扩展 | 第26-27页 |
·MPLS-TE快速重路由的保护方式 | 第27-30页 |
·Detour快速重路由 | 第27-28页 |
·Facility快速重路由 | 第28-30页 |
·N: M保护方式快速重路由 | 第30页 |
·DETOUR和FACILITY保护机制的分析 | 第30-33页 |
·控制平面的原理分析 | 第30-31页 |
·转发平面的原理分析 | 第31-32页 |
·两种保护机制的兼容性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一种新的局部路径保护模型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现有的几种MPLS故障路径保护模型 | 第35-36页 |
·局部路径保护思路 | 第36-38页 |
·RSVP-TE HELLO消息的改进 | 第38-41页 |
·标准Hello消息 | 第38页 |
·Target Hello消息格式及说明 | 第38-40页 |
·Target Hello消息处理过程 | 第40-41页 |
·局部路径保护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41-43页 |
·MPLS网络保护恢复技术的比较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基于分布式路由器的快速重路由实现 | 第44-69页 |
·分布式路由器简要介绍 | 第44-45页 |
·RSVP-TE协议模块设计 | 第45-48页 |
·RSVP-TE模块在软件系统中的位置 | 第45-46页 |
·RSVP-TE的子模块划分及功能 | 第46-48页 |
·FACILITY快速重路由模块方案设计 | 第48-68页 |
·Facility FRR模块内部结构 | 第48-49页 |
·实现分布式 FRR关键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分布式快速重路由设计原理 | 第50-53页 |
·快速重路由行为设计 | 第53-62页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62-64页 |
·关键流程伪代码描述 | 第64-68页 |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第6章 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 第69-77页 |
·测试方案 | 第69-70页 |
·测试环境 | 第69-70页 |
·测试配置 | 第70页 |
·功能测试 | 第70-73页 |
·测试步骤 | 第70-71页 |
·测试结果 | 第71-73页 |
·性能测试 | 第73-76页 |
·节点保护 | 第73页 |
·链路保护 | 第73-74页 |
·局部路径保护 | 第74-75页 |
·三种保护的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