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形态分区子系统融合时差定位法闪电监测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闪电监测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闪电监测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5页 |
| 第2章 闪电脉冲信号提取算法 | 第15-27页 |
| ·脉冲信号预处理 | 第15-16页 |
| ·脉冲数据硬件采集 | 第15-16页 |
| ·常用脉冲信号配对 | 第16页 |
| ·闪电脉冲信号传播特性 | 第16-20页 |
| ·降雨对信号衰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 ·降雪对信号衰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云雾对信号衰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结果分析 | 第20页 |
| ·闪电仿真接收模型 | 第20-21页 |
| ·闪电脉冲配对策略 | 第21-26页 |
| ·动态时窗配对策略 | 第22-24页 |
| ·具体配对筛选法 | 第24-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时差定位算法误差分析与修正 | 第27-38页 |
| ·时差定位原理 | 第27-28页 |
| ·CHAN氏时差定位算法 | 第28-30页 |
| ·模糊解分析与处理 | 第30-31页 |
| ·时差定位误差分析 | 第31-37页 |
| ·误差标准 | 第31-33页 |
| ·误差产生原因 | 第33页 |
| ·时间标定法误差修正 | 第33-37页 |
|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 第4章 多形态分区子系统融合时差定位算法 | 第38-47页 |
| ·多站定位算法 | 第38-39页 |
| ·多形态分区子系统融合时差定位算法 | 第39-43页 |
| ·多形态分区概念 | 第39-40页 |
| ·分区组合子系统原则 | 第40-41页 |
| ·特殊子系统组合 | 第41-42页 |
| ·算法总流程图 | 第42-4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运算效率对比 | 第44页 |
| ·定位精度对比 | 第44-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第5章 闪电接收装置布站分析 | 第47-55页 |
| ·布站的重要性 | 第47页 |
| ·四站定位规律 | 第47-50页 |
| ·多站定位规律 | 第50-52页 |
| ·布站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 ·布站与定位计算建议 | 第53-54页 |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