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A的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技术效率及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技术效率的内涵 | 第13-14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内涵 | 第14-15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经验研究 | 第15-18页 |
·微观层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经验研究 | 第15-17页 |
·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经验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的综述 | 第18-19页 |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20-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2-23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22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2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3-33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内涵 | 第23-25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测评方法 | 第25-29页 |
·非参数方法 | 第25-26页 |
·参数方法 | 第26-28页 |
·两类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产出指标 | 第29页 |
·投入指标 | 第29-30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资源因素 | 第30页 |
·市场因素 | 第30-31页 |
·经济因素 | 第31页 |
·技术因素 | 第31-32页 |
·政府因素 | 第32-33页 |
·劳动者素质因素 | 第33页 |
3 四川农业生产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3-43页 |
·四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四川农业动态变化分析 | 第34-42页 |
·农业经济总量分析 | 第34-37页 |
·经济总量分析 | 第34-36页 |
·农业经济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农业劳动力分析 | 第37-38页 |
·耕地面积分析 | 第38-39页 |
·农业物质装备分析 | 第39-41页 |
·农业科技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宏观分析 | 第43-56页 |
·计量模型 | 第43-44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4-45页 |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45-46页 |
·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 第46-55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 | 第48-51页 |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产出替代弹性分析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微观分析 | 第56-70页 |
·指标选择及说明 | 第56页 |
·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计量模型 | 第57-60页 |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60-61页 |
·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 第61-68页 |
·技术效率的统计描述和频率分布 | 第61-62页 |
·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异分析 | 第62-63页 |
·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8页 |
·农户生产投入要素的产出替代弹性分析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6 促进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对策建议 | 第70-75页 |
·制定有针对性的投资政策 | 第70-71页 |
·加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 | 第71-72页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72-73页 |
·合理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73页 |
·促进农业体制创新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