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光交换网络回顾 | 第12-16页 |
·光路交换网络 | 第13-14页 |
·光突发交换网络 | 第14-15页 |
·光分组交换网络 | 第15-16页 |
·光分组交换网的结构和关键性技术 | 第16-22页 |
·OPS网络的架构 | 第16-18页 |
·同步和异步光分组交换网络 | 第18页 |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节点结构 | 第18-19页 |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19-22页 |
·光分组交换网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8页 |
第二章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 第38-69页 |
·引言 | 第38页 |
·SOA基础 | 第38-45页 |
·增益和吸收 | 第39-45页 |
·自发辐射 | 第45页 |
·SOA数学模型 | 第45-50页 |
·SOA的稳态增益饱和特性 | 第50-51页 |
·SOA的动态态增益饱和特性 | 第51-52页 |
·SOA的非线性效应 | 第52-56页 |
·高速非线性效应 | 第52-53页 |
·超快非线性效应 | 第53-56页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56-63页 |
·单光束入射下SOA的静态饱和特性 | 第57-61页 |
·双光束入射下SOA的静态饱和特性 | 第61-62页 |
·单脉冲作用下的SOA饱和特性 | 第62-63页 |
·实验所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和测试结果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三章 码型变换 | 第69-102页 |
·引言 | 第69页 |
·全光码型变换器的类型 | 第69-74页 |
·RZ到NRZ的全光码型变换器 | 第69-73页 |
·NRZ到RZ的全光码型变换器 | 第73-74页 |
·基于SOA的全光RZ到NRZ码型变换新技术方案研究 | 第74-88页 |
·基于SOA的全光RZ到NRZ码型变换基本原理 | 第74-77页 |
·基于SOA的全光RZ到NRZ码型变换仿真研究 | 第77-81页 |
·基于SOA的全光RZ到NRZ码型变换实验研究 | 第81-88页 |
·基于D触发器的RZ到NRZ码型变换 | 第88-91页 |
·基于SOA的全光NRZ到RZ码型变换 | 第91-98页 |
·基于SOA的全光NRZ到RZ码型变换基本原理 | 第91-93页 |
·基于SOA的全光NRZ到RZ码型变换仿真研究 | 第93-96页 |
·基于SOA的全光NRZ到RZ码型变换实验研究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基于SBS效应产生慢光的光缓存研究 | 第102-125页 |
·引言 | 第102-103页 |
·光缓存的分类 | 第103-107页 |
·前向结构光延迟线 | 第103-104页 |
·反馈型光纤缓存器 | 第104-106页 |
·利用慢光技术实现的光缓存 | 第106-107页 |
·基于SBS效应实现慢光的光缓存 | 第107-121页 |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机理 | 第107-114页 |
·基于双泵浦实现多波长、小畸变慢光的光缓存 | 第114-118页 |
·仿真研究 | 第118-121页 |
·总结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第五章 三节点光分组交换网络 | 第125-158页 |
·引言 | 第125-126页 |
·一种新型超高速光包交换网的光包压缩和解压缩方法及其系统 | 第126-145页 |
·现有的光包压缩技术 | 第126-130页 |
·新型压缩方案工作原理 | 第130-133页 |
·新型压缩方案的模拟仿真 | 第133-137页 |
·新型光包压缩方案的实验研究 | 第137-144页 |
·新型光包压缩方案的优点 | 第144-145页 |
·基于D触发器和铌酸锂调制器实现的三节点高速光包交换网 | 第145-156页 |
·实验工作原理 | 第146-147页 |
·三节点光包交换网仿真研究 | 第147-149页 |
·三节点光包交换网实验研究 | 第149-156页 |
·总结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8-161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158-159页 |
·对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159-161页 |
发表文章和专利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