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绿叶菜类论文

叶菜硝态氮吸收、溢泌及还原转化与品种间叶柄硝态氮累积差异的关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22页
     ·蔬菜不同品种或基因型差异的研究第13-14页
     ·硝态氮累积的生理原因第14-15页
     ·品种间硝态氮累积差异与植株生长、吸收及还原等营养生理过程的关系第15-22页
   ·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展望第22-24页
     ·明确品种间累积差异的主要营养生理原因,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第22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第22页
     ·将植株生长与品种间硝态氮的累积差异联系起来第22-24页
第二章 不同菠菜品种硝态氮累积及植株生长差异随生长时间的动态变化第24-32页
   ·前言第24-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试验设计第25页
     ·采样及测定第25-26页
   ·结果及分析第26-31页
     ·不同菠菜品种地上部及不同器官硝态氮含量变化第26-27页
     ·不同菠菜品种地上部及不同器官的鲜重变化第27-28页
     ·菠菜地上部及不同器官的干重变化第28-29页
     ·不同菠菜品种地上部及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变化第29-31页
   ·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硝态氮吸收能力及植株生长与品种间硝态氮累积差异的关系第32-39页
   ·前言第32-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试验材料的培养第33页
     ·样品采集第33-34页
     ·根系硝态氮吸收的测定第34页
     ·硝态氮的测定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不同器官的硝态氮含量第34-35页
     ·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布第35-36页
     ·硝态氮吸收的差异第36-37页
   ·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两个油菜品种根系硝态氮溢泌的测定及其与硝态氮累积差异的关系第39-48页
   ·前言第39-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试验材料的培养第40页
     ·样品采集第40页
     ·根系硝态氮溢泌的测定第40-41页
     ·硝态氮的测定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不同器官的鲜重差异第41-42页
     ·不同器官的硝态氮含量差异第42页
     ·根系硝态氮累积溢泌量的日变化第42-43页
     ·硝态氮溢泌量的表示第43-45页
     ·硝态氮的溢泌速率第45-46页
   ·讨论第46-48页
第五章 介质硝态氮浓度对两个油菜品种根系硝态氮溢泌及其在不同器官累积的影响第48-58页
   ·前言第48-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试验材料的培养第49页
     ·样品采集及植株鲜重的测定第49页
     ·根系硝态氮溢泌的测定第49-50页
     ·硝态氮的测定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不同器官的鲜重第50-51页
     ·不同器官的硝态氮含量第51页
     ·外界硝态氮供应对叶柄硝态氮含量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第51-53页
     ·硝态氮溢泌量的变化第53-54页
     ·硝态氮溢泌速率的变化第54-55页
   ·讨论第55-58页
第六章 缺氮条件下两个油菜品种对硝态氮的再利用效率比较第58-63页
   ·前言第58-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试验材料的培养第59页
     ·样品采集及测定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不同器官生物量随耗竭时间变化第59-60页
     ·不同器官硝态氮含量随耗竭时间变化第60页
     ·累积硝态氮的再利用第60-61页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第61-62页
   ·讨论第62-63页
第七章 研究结果及展望第63-67页
   ·硝态氮累积差异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第63-64页
   ·油菜品种间硝态氮累积差异与根系吸收的关系第64-65页
   ·油菜品种间硝态氮累积差异与硝态氮的还原及再利用的关系第65页
   ·结论第65-66页
   ·研究展望第66页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设施蔬菜蒸腾调控机理与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桃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再生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