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光纤纵联差动保护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纵差保护的基本原理与优点 | 第10-11页 |
| ·纵差保护的概念 | 第10页 |
| ·电流纵差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 ·电流纵差保护的主要优点 | 第11页 |
| ·电流纵差保护装置的分类 | 第11-13页 |
| ·光纤纵差保护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我国光纤通信网的现状 | 第13页 |
| ·光纤纵差保护的发展 | 第13-14页 |
| ·光纤纵差保护的系统构成 | 第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光纤纵差保护同步采样与数据通信 | 第16-27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全周傅氏算法 | 第16-18页 |
| ·数据通信的帧格式 | 第18页 |
| ·数据的采样同步方式 | 第18-26页 |
| ·采样时刻调整法 | 第18-19页 |
| ·采样数据修正法 | 第19-20页 |
| ·时钟校正法 | 第20-21页 |
| ·基于参考相量的同步方法 | 第21-22页 |
| ·基于GPS 的同步方法 | 第22-23页 |
|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同步方法--牛顿插值法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光纤纵差保护装置的主模块 | 第27-34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主模块的硬件结构 | 第27-31页 |
| ·硬件平台简介 | 第27页 |
| ·CPU 板的主要结构 | 第27-31页 |
| ·保护主模块的软件开发 | 第31-33页 |
| ·VxWorks 操作系统简介 | 第31-32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光纤纵差保护数字通信模块 | 第34-59页 |
| ·光纤纵差保护的通信实现方式 | 第34-37页 |
| ·通信连接方式 | 第34页 |
| ·G.703 规约简介 | 第34-37页 |
| ·硬件实现方案 | 第37-39页 |
| ·通信板硬件实现 | 第37页 |
| ·光端机硬件实现 | 第37-38页 |
| ·FPGA 的选择 | 第38-39页 |
| ·通信系统逻辑功能的设计 | 第39-57页 |
| ·开发工具介绍 | 第39-42页 |
| ·VHDL 语言介绍 | 第42-46页 |
| ·系统逻辑设计 | 第4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仿真测试和动模试验 | 第59-64页 |
| ·功能模块的仿真 | 第59-60页 |
| ·生成仿真波形文件 | 第59页 |
| ·仿真 | 第59-60页 |
| ·定时分析 | 第60页 |
| ·通信数据接口的仿真 | 第60-61页 |
| ·通讯系统的测试 | 第61-62页 |
| ·动模试验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一 | 第70-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