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北直农话报》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晚清时期社会时代背景 | 第13-27页 |
·晚清全国农业概貌 | 第13-21页 |
·晚清农业发展概况 | 第13-17页 |
·清政府的农业改进措施 | 第17-21页 |
·晚清民初直隶省的社会历史形态 | 第21-27页 |
·政治管辖范围 | 第21-22页 |
·直隶经济的发展 | 第22-23页 |
·直隶农业发展状况 | 第23页 |
·晚清直隶文化教育发展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北直农话报》的媒介形态 | 第27-46页 |
·《北直农话报》的主办单位——直隶高等农业学堂 | 第27-33页 |
·直隶农务学堂创建始末及历史沿革 | 第27-30页 |
·学堂教育与留日潮流的兴起 | 第30-33页 |
·《北直农话报》基本样态 | 第33-46页 |
·办刊宗旨及栏目设置 | 第33-35页 |
·编辑策略及技术 | 第35-43页 |
·经营管理及发行模式 | 第43-45页 |
·停续刊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北直农话报》传播内容及社会影响 | 第46-64页 |
·《北直农话报》传播的科学内容 | 第46-48页 |
·基础知识的传播 | 第46-47页 |
·农业知识的传播 | 第47-48页 |
·新闻性栏目分析 | 第48-54页 |
·兴农强国思想的传播 | 第54-60页 |
·《北直农话报》兴农思想传播 | 第54-60页 |
·《北直农话报》在农业系统中的作用 | 第60-64页 |
·学堂、试验场、农会、农书与《北直农话报》之间的关系 | 第60-62页 |
·教育传播与社会传播的连结者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