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5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9-10页 |
| (一) 病例来源 | 第9页 |
| (二) 采集时间 | 第9页 |
| (三)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 (四) 病例选择 | 第1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一) 分组方法 | 第10-11页 |
| (二) 临床研究所用药物 | 第11页 |
| (三) 给药方法 | 第11页 |
| (四) 疗程 | 第11页 |
| (五) 疗效评价 | 第11-12页 |
| 三、治疗结果 | 第12-13页 |
| (一) 治疗前后疼痛积分评定 | 第12-13页 |
| (二)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评定 | 第13页 |
| 四、小结 | 第13-15页 |
| 实验研究 | 第15-23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15页 |
| (一)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 (二) 实验药品 | 第15页 |
| (三)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5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 (一) 动物分组及造模 | 第15-16页 |
| (二) 给药剂量设置 | 第16页 |
| (三) 给药方法 | 第16页 |
| (四)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 (五)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6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16-21页 |
| (一) 一般情况及股骨头大体形态 | 第16-17页 |
| (二) 光镜观察股骨头组织形态 | 第17-18页 |
| (三) 血清骨钙素(BGP)含量测定 | 第18页 |
| (四) 血流变测定 | 第18-19页 |
| (五) 内皮素(ET)、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 (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 | 第20-21页 |
| 四、小结 | 第21-23页 |
| 讨论 | 第23-34页 |
| 一、股骨头血供的解剖基础 | 第23-24页 |
| (一) 股骨头的正常血供解剖 | 第23页 |
| (二) 股骨头内微循环的解剖 | 第23-24页 |
| 二、从祖国医学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 | 第24-27页 |
| (一) 病因病机 | 第24-26页 |
| (二) 治则治法 | 第26-27页 |
| 三、方药分析 | 第27-31页 |
| (一) 治则治法 | 第27页 |
| (二) 活血补肾方的方药组成 | 第27页 |
| (三) 方义分析 | 第27-28页 |
| (四) 药理研究 | 第28-31页 |
| 四、活血补肾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机理探讨 | 第31-34页 |
| (一) 调节脂代谢 | 第31页 |
| (二) 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质形成 | 第31-32页 |
| (三) 改善微循环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综述 | 第38-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详细摘要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