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产力与碳密度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林木生长规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林分直径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生物量模型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5-3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5-34页 |
·额尔齐斯河概况 | 第25-26页 |
·额尔齐斯河流域阿尔泰山自然概况 | 第26-28页 |
·额尔齐斯河流域阿尔泰山山前平原概况 | 第28页 |
·额尔齐斯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29页 |
·额尔齐斯河河岸天然林植被的起源 | 第29-30页 |
·额尔齐斯河河岸天然林的形成过程 | 第30-31页 |
·额尔齐斯河河谷平原主要森林类型及特征 | 第31-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生长规律的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碳密度的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长规律 | 第36-53页 |
·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标准地设置及调查 | 第36-37页 |
·生长过程的测算 | 第37页 |
·林木直径分布 | 第37-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1页 |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树高生长规律 | 第43-46页 |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胸径生长规律 | 第46-48页 |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材积生长规律 | 第48-50页 |
·林木株数按径级分布规律 | 第50-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物量及分布 | 第53-85页 |
·研究方法 | 第53-56页 |
·林分生物量的测定 | 第53-55页 |
·单株营养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林分生物量分布特征的测定 | 第55-56页 |
·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81页 |
·林分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 | 第56-60页 |
·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及分布 | 第60-63页 |
·林下枯落物层生物量 | 第63-64页 |
·林分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 第64-70页 |
·不同径阶单株生物量增长动态及分配 | 第70-74页 |
·林分生物量分布特征 | 第74-76页 |
·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的研究 | 第76-8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81-85页 |
第五章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碳密度的研究 | 第85-99页 |
·研究方法 | 第85-87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85-86页 |
·样品分析 | 第86页 |
·林分平均含碳率的计算 | 第86-87页 |
·林分碳密度的计算 | 第87页 |
·变异系数的计算 | 第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7页 |
·各林分器官含碳率的比较 | 第87-89页 |
·不同器官含碳率特征 | 第89-90页 |
·林分平均含碳率特征 | 第90-93页 |
·乔木层碳密度 | 第93-94页 |
·灌木层碳密度 | 第94-95页 |
·草本层碳密度 | 第95页 |
·枯落物层碳密度 | 第95-96页 |
·林分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 | 第96-9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7-99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99-103页 |
·讨论 | 第99-101页 |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长规律 | 第99页 |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物量分布特征 | 第99-100页 |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碳密度分布特征 | 第100-101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附图 | 第116-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