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 | 第11-19页 |
| ·基于固有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技术 | 第11-15页 |
| ·基于振型变化的损伤识别技术 | 第15-18页 |
| ·基于刚度变化的损伤识别技术 | 第18-19页 |
| ·基于动力参数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损伤识别试验设计 | 第21-26页 |
| ·试件设计 | 第21-22页 |
| ·试验加载概况 | 第22页 |
| ·测试项目确定和测点、传感器布置 | 第22-24页 |
| ·信号采集过程 | 第24页 |
| ·模态分析方法选择 | 第24-25页 |
| ·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3 基于频率变化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损伤识别研究 | 第26-39页 |
| ·频率下降率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基于频率下降率的损伤识别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 ·基于频率下降率的实测结果及分析 | 第27-30页 |
| ·基于频率下降率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 ·基于频率下降率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与简支梁实测结果比较及分析 | 第36-39页 |
| 4 基于振型参数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 第39-61页 |
| ·基于振型相对变化率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 第39-50页 |
| ·基于振型直接响应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 第39-43页 |
| ·振型相对变化率的基本原理 | 第43页 |
| ·基于振型相对变化率的实测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基于振型相对变化率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 ·基于振型相对变化率的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 | 第50-51页 |
| ·基于振型一阶微分相对变化率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 第51-57页 |
| ·振型一阶微分相对变化率的基本原理 | 第51页 |
| ·基于振型一阶微分相对变化率的实测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 ·基于振型一阶微分相对变化率的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 ·基于振型一阶微分相对变化率的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 | 第57-58页 |
| ·振型相对变化率与振型一阶微分相对变化率损伤识别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 5 基于曲率模态振型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损伤识别研究 | 第61-71页 |
| ·基于应变参数的曲率模态振型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 第61-63页 |
| ·基于柔度曲率模态振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 第63-66页 |
| ·柔度曲率的基本原理 | 第64-65页 |
| ·基于柔度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结论 | 第65-66页 |
| ·基于柔度曲率参数的实测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 ·损伤程度较小时的识别结果 | 第66-68页 |
| ·损伤程度较大时的识别结果 | 第68页 |
| ·基于柔度曲率振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跨中多位置损伤 | 第68-69页 |
| ·跨中和支座处多位置损伤 | 第69-70页 |
| ·基于柔度曲率振型的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