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框架 | 第11-12页 |
| 2 郊野公园研究概述 | 第12-23页 |
| ·郊野公园的概念 | 第12-19页 |
| ·郊野公园的概念 | 第12-14页 |
| ·郊野公园的性质 | 第14页 |
| ·郊野公园的功能 | 第14-16页 |
| ·郊野公园的类型 | 第16-19页 |
| ·郊野公园的发展历史 | 第19-23页 |
| ·国外发展 | 第19-20页 |
| ·国内发展 | 第20-21页 |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 3 郊野公园的植物景观分析 | 第23-48页 |
| ·郊野公园的景观资源 | 第23-25页 |
| ·郊野公园景观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 第23-24页 |
| ·郊野公园植物景观资源的价值 | 第24-25页 |
| ·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 | 第25-39页 |
| ·植物景观的概念 | 第25-26页 |
| ·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的理论依据 | 第26-29页 |
| ·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技法 | 第29-39页 |
| ·从空间角度看(外部空间论) | 第29-37页 |
| ·从生态角度看(生态伦理学) | 第37页 |
| ·从使用功能角度看(行为心理学) | 第37-39页 |
| ·郊野公园植物景观模式 | 第39-48页 |
| ·点(节点——入口节点、野营烧烤、停车场、服务区建筑周边、活动空间节点、部分观赏节点等) | 第39-42页 |
| ·线(缘——林缘、路缘、水缘空间) | 第42-45页 |
| ·面(块面——密林空间、半封闭的丛林空间、草地空间) | 第45-48页 |
| 4 郊野公园植物景观模式的运用——以上海市顾村公园为例 | 第48-60页 |
| ·顾村公园的基本情况 | 第48-53页 |
| ·地理位置 | 第48页 |
| ·原有植被情况 | 第48-52页 |
| ·交通状况 | 第52-53页 |
| ·顾村公园植物景观模式设计 | 第53-60页 |
| ·顾村公园总体规划情况 | 第53-55页 |
| ·顾村公园植物景观模式设计 | 第55-60页 |
| ·对于原有植物保留的模式 | 第55页 |
| ·各项具体模式的运用与设计 | 第55-60页 |
| 5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60-61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 第6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