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3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3-20页 |
·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发病时间 | 第13页 |
·各种炎症因子 | 第13-15页 |
·C反应蛋白 | 第13-14页 |
·白细胞 | 第14页 |
·IL-6,IL-8等 | 第14-15页 |
·应激血糖 | 第15-16页 |
·钾离子 | 第16-17页 |
·尿酸 | 第17页 |
·B型钠尿肽 | 第17-18页 |
·血肌酐 | 第18页 |
·D-二聚体 | 第18-19页 |
·其他 | 第19-20页 |
第3章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临床资料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0-22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2-28页 |
·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 第22-26页 |
·临床特征 | 第22-24页 |
·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第24页 |
·血钾离子、血肌酐浓度 | 第24-25页 |
·血糖、血尿酸浓度 | 第25页 |
·血D二聚体、BNP、CRP浓度 | 第25-26页 |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6页 |
·ROC曲线 | 第26-28页 |
·应用ROC曲线评价白细胞、血糖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诊断性能 | 第26-2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8-35页 |
·发病特点 | 第28页 |
·炎症因子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 第28-30页 |
·白细胞和中心粒细胞绝对值 | 第28-29页 |
·C反应蛋白(CRP) | 第29-30页 |
·血离子在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血糖在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 第31页 |
·血尿酸(SUA) | 第31-32页 |
·血肌酐 | 第32页 |
·BNP、D二聚体 | 第32-33页 |
·ROC曲线 | 第33-3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