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概述 | 第9-12页 |
一、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家庭暴力犯罪的界定与类型 | 第10-11页 |
三、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的界定、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价值分析 | 第12-14页 |
一、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人身权利 | 第12页 |
二、监督、制约公安司法机关活动的需要 | 第12-13页 |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比较法视野下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 | 第14-18页 |
一、联合国对受害人的权利保护 | 第14-15页 |
二、美国对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 第15页 |
三、英国对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 | 第15-16页 |
四、澳大利亚对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 第16页 |
五、台湾地区对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 | 第16-18页 |
第四章 我国在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方面的缺陷 | 第18-25页 |
一、公安司法机关介入家庭暴力案件的被动性和事后性 | 第18-19页 |
二、举证取证难 | 第19页 |
三、缺乏对受害人安全保护的具体规定 | 第19-20页 |
四、对受害人知情权的保护不充分 | 第20-21页 |
五、受害人隐私权的保护不完备,往往遭受“二次伤害” | 第21-22页 |
六、“被害人的救济权受到限制” | 第22-23页 |
七、国家补偿的缺失 | 第23-24页 |
八、其他援助措施不到位 | 第24-25页 |
第五章 家庭暴力犯罪受害人权利保护的路径 | 第25-29页 |
一、为受害人提供安全保护 | 第25-26页 |
二、保障受害人享有广泛的知情权 | 第26页 |
三、保障受害人享有充分的发表意见权、量刑建议权 | 第26页 |
四、完善对受害人隐私权的保护 | 第26-27页 |
五、赋予受害人精神赔偿的权利 | 第27页 |
六、确定国家的补偿义务 | 第27页 |
七、建立社会联动的保障体系 | 第27-29页 |
(一) 对受害人的法律援助 | 第27-28页 |
(二) 对受害人的社会援助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