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4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4-31页 |
·难治性癫痫的分类及病因 | 第14-16页 |
·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 | 第16-19页 |
·自身抗体 | 第16页 |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 | 第16-17页 |
·神经网络重组 | 第17页 |
·皮质发育不良 | 第17-18页 |
·离子通道异常 | 第18页 |
·线粒体功能异常 | 第18页 |
·网格蛋自、突触囊泡膜蛋白异常 | 第18-19页 |
·难治性癫痫与自身免疫 | 第19-29页 |
·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 | 第20-21页 |
·神经节苷酯(GM1)抗体 | 第21-23页 |
·谷氨酸受体(glutamic receptor,GluR)抗体 | 第23-24页 |
·Munc-18 抗体 | 第24-25页 |
·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eePtor,AChR)抗体 | 第25-26页 |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 | 第26-28页 |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 | 第28页 |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A) | 第28-29页 |
·癫痫与糖尿病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研究对象分组 | 第31页 |
·入组标准 | 第31-32页 |
·临床资料收集 | 第32-34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4-35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5-53页 |
·三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 | 第35-36页 |
·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 | 第36-39页 |
·IE 组和 NE 组患者发病年龄的比较 | 第36-37页 |
·IE 组和 NE 组发作类型的比较 | 第37页 |
·IE 组和 NE 组患者发作频率的比较 | 第37-38页 |
·IE 组和 NE 组患者相关既往史情况比较 | 第38-39页 |
·三组间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 | 第39-53页 |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比较 | 第39-42页 |
·抗神经节苷酯抗体(GM1-A)的比较 | 第42-44页 |
·抗心磷脂抗体(ACA)的比较 | 第44-45页 |
·应用 ROC 诊断曲线计算 IE 组种 3 种抗体阳性诊断浓度值 | 第45-47页 |
·IE 组中三种抗体间对诊断的一致性比较 | 第47-48页 |
·抗体联合检测结果比较 | 第48-49页 |
·三种自身抗体之间及与 IE 病程相关性的比较 | 第49-5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3-63页 |
·发病年龄及性别 | 第53-54页 |
·IE 组 NE 组的多因素比较 | 第54-55页 |
·发病病因及既往史比较 | 第54页 |
·临床发作类型比较 | 第54-55页 |
·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与 3 种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难治性癫痫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 第56-63页 |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难治性癫痫 | 第56-58页 |
·抗神经节苷酯抗体(GM1-A)与难治性癫痫 | 第58-59页 |
·抗心磷脂抗体(ACA)与难治性癫痫 | 第59-60页 |
·三种自身抗体在难治性癫痫中共同或相似的发病机制 | 第60-61页 |
·三种自身抗体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及其对诊断的一致性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