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66页 |
·光催化概述 | 第14-15页 |
·TiO_2光催化概述 | 第15-36页 |
·TiO_2的结构性质 | 第15-17页 |
·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7-20页 |
·影响TiO_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 第20-28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手段 | 第28-36页 |
·酞菁配合物概述 | 第36-47页 |
·简介 | 第36-37页 |
·结构性质 | 第37-38页 |
·合成路线 | 第38-40页 |
·金属酞菁光敏化 | 第40-43页 |
·酞菁的负载 | 第43-47页 |
·论文选题依据与基本思路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6页 |
第二章 TiO_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本征活性表达与影响因素 | 第66-91页 |
·概述 | 第66-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8页 |
·TiO_2的合成 | 第68-69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69-70页 |
·光化学反应 | 第70-71页 |
·银离子浓度测定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5页 |
·样品表征 | 第72-77页 |
·AgNO_3在反应中的作用 | 第77-80页 |
·样品在空气中不含AgNO_3时的光活性评价 | 第80-81页 |
·样品在N_2中含有AgNO_3时的光活性评价 | 第81-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第三章 吸附-灰化两步法制备新型Fe_xO_y/TiO_2光催化剂 | 第91-117页 |
·概述 | 第91-93页 |
·实验部分 | 第93-9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93-94页 |
·FeTCPc的合成 | 第9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94-95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95页 |
·光化学反应 | 第95-96页 |
·光电化学表征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12页 |
·FeTCPc灰化温度影响(x1) | 第99-101页 |
·TiO_2预处理温度影响(x2) | 第101-103页 |
·FeTCPc负载量影响 | 第103-106页 |
·H_2O_2作用 | 第106-108页 |
·循环实验 | 第108-110页 |
·光电流响应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第四章 酞菁敏化TiO_2体系可见光降解氯苯酚机理研究 | 第117-142页 |
·概述 | 第117-118页 |
·实验部分 | 第118-12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18-119页 |
·2,9,16,23-四羧基金属酞菁(铝、锌、铜、钻)的合成 | 第119-120页 |
·复合光敏剂的负载 | 第120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120-121页 |
·光化学反应 | 第121-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37页 |
·AlTCPc在不同氧化物上的负载 | 第122-125页 |
·染料在TiO_2上的负载 | 第125-127页 |
·O_2的作用讨论及活性物种的检测 | 第127-131页 |
·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pH的作用 | 第132-133页 |
·4-CP初始浓度影响 | 第133-134页 |
·不同有机底物的降解 | 第134-135页 |
·循环实验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2页 |
第五章 酞菁敏化TiO_2可见光降解有机物的本征活性评价 | 第142-161页 |
·概述 | 第142-143页 |
·实验部分 | 第143-14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44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144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144页 |
·光化学反应 | 第144-1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5-155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145-148页 |
·AgNO_3在反应中的作用及产物分析 | 第148-150页 |
·空气中以O_2为电子捕获剂时样品的光活性评价 | 第150-152页 |
·N_2中以Ag~+为电子捕获剂时样品的光活性评价 | 第152-155页 |
·结论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1-164页 |
·总结及创新点 | 第161-162页 |
·展望 | 第162-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