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颜色荧光纳米生物材料制与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有机物荧光分子 | 第8-14页 |
| ·荧光机理 | 第8-9页 |
| ·荧光物质分类及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 第9-10页 |
| ·共轭体系 | 第9页 |
| ·共轭大π键共平面及平面刚性 | 第9页 |
| ·取代基 | 第9-10页 |
| ·有机物荧光分子分类 | 第10页 |
| ·影响荧光的因素 | 第10-11页 |
| ·温度 | 第10页 |
| ·溶剂 | 第10页 |
| ·PH | 第10-11页 |
| ·有机物类荧光物质的应用 | 第11-14页 |
| ·蛋白质标记技术 | 第11-12页 |
| ·阳离子荧光探针 | 第12页 |
| ·阴离子荧光探针 | 第12-13页 |
| ·自由基小分子荧光探针 | 第13-14页 |
| ·量子点 | 第14-22页 |
| ·量子点发光机理 | 第14-17页 |
| ·常见量子点分类 | 第17页 |
| ·量子点的制备 | 第17-19页 |
| ·电化学沉淀法 | 第18页 |
| ·微乳液法 | 第18页 |
| ·光化学方法 | 第18页 |
| ·有机相胶体化学法 | 第18-19页 |
| ·水相合成法 | 第19页 |
| ·核-壳类量子点的制备 | 第19页 |
| ·量子点的功能性修饰 | 第19-21页 |
| ·双功能分子 | 第19-20页 |
| ·表面硅烷化修饰 | 第20页 |
| ·静电作用修饰 | 第20-21页 |
| ·聚合物修饰 | 第21页 |
| ·量子点的应用 | 第21-22页 |
| ·金属离子探测 | 第21-22页 |
| ·有机分子的检测 | 第22页 |
| ·生物分子检测 | 第22页 |
| ·生物体成像 | 第22页 |
| ·稀土金属离子荧光 | 第22-26页 |
| ·荧光机理 | 第22-23页 |
| ·稀土金属荧光特性 | 第23-24页 |
| ·稀土金属荧光制备 | 第24-25页 |
| ·水热法 | 第24页 |
| ·溶剂热法 | 第24-25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5页 |
| ·共沉淀法 | 第25页 |
| ·稀土金属荧光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4页 |
| 第二章 一步法制备水溶性多颜色荧光碳量子点 | 第34-48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实验 | 第35-36页 |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表征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 ·结构表征 | 第36-38页 |
| ·荧光性质研究 | 第38-42页 |
| ·金属离子稳定性研究 | 第42-45页 |
| ·结论 | 第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第三章 一步法制备多颜色荧光碳掺杂二氧化硅 | 第48-60页 |
| ·引言 | 第48-49页 |
| ·实验 | 第49-50页 |
| ·实验原料 | 第49页 |
| ·制备方法 | 第49页 |
| ·表征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构与讨论 | 第50-56页 |
| ·化学结构 | 第50-53页 |
| ·荧光特性 | 第53-55页 |
| ·荧光机理 | 第55-56页 |
| ·总结 | 第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