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相对不起诉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 (一) 目的刑刑罚观的产生和影响 | 第14-15页 |
| (二) 起诉便宜主义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产生 | 第15-17页 |
| 二、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7-27页 |
| (一) 相对不起诉适用率偏低及其原因 | 第17-23页 |
| (二) 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犯罪类型失衡 | 第23-24页 |
| (三) 实践中存在非正常相对不起诉案件及其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 三、完善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27-35页 |
| (一) 对“公共利益”的考量设定为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 第27-28页 |
| (二) 细化相对不起诉的标准 | 第28-30页 |
| (三) 适当拓宽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 第30-31页 |
| (四) 建立相应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 | 第31-33页 |
| (五) 在立法中确立对不起诉案件的公开审查制度 | 第33-35页 |
| 四、建立刑事和解与相对不起诉对接机制 | 第35-41页 |
| (一)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开展刑事和解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 (二) 建立对接机制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6-38页 |
| (三) 相对不起诉制度与刑事和解对接的具体路径 | 第38-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