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体治疗气郁体质失眠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及治疗 | 第11-13页 |
1 概念 | 第11页 |
2 病因 | 第11页 |
3 病程及病理变化 | 第11-12页 |
4 失眠的西医治疗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及治疗 | 第13-19页 |
1 中医对失眠的病因认识 | 第13-14页 |
2 针灸对失眠的治疗 | 第14-19页 |
第三节 中医体质学说 | 第19-22页 |
1 体质的概念 | 第19页 |
2 中医体质学说的体质分类方法 | 第19页 |
3 体质偏颇与发病倾向 | 第19页 |
4 体质和病、证的区别和联系 | 第19-20页 |
5 "辨体-辨病-辩证"的临床运用 | 第20页 |
6 气郁体质的发病倾向和调体方法 | 第20-21页 |
7 气郁体质与失眠的临床研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34页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22-26页 |
1.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观察病例排除标准 | 第23页 |
2.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分组方法 | 第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3.疗效评价 | 第24-26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PSQI)量表评定标准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临床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1.病例资料分析 | 第26-27页 |
2.临床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不良反应观察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0-34页 |
1.针刺调体 | 第30-31页 |
2.本课题穴位的选择 | 第31页 |
3.两组各项指标分析 | 第31-33页 |
4.不足与展望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