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0页 |
| ·泌尿系结石的化学组分 | 第11-12页 |
| ·泌尿系结石中的无机矿物 | 第11-12页 |
| ·泌尿系结石中的有机基质 | 第12页 |
| ·尿液中的结晶 | 第12-14页 |
| ·尿结晶的形成 | 第12页 |
| ·生理性结晶 | 第12-13页 |
| ·病理性结晶 | 第13页 |
| ·药物性结晶 | 第13-14页 |
| ·尿石及尿微晶的表征方法 | 第14-23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14-15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15-17页 |
| ·纳米粒度仪 | 第17-19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19-22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2-23页 |
| ·尿结石的形成机制 | 第23-24页 |
| ·肾钙斑学说 | 第23页 |
| ·过饱和学说 | 第23-24页 |
| ·抑制物缺乏学说 | 第24页 |
| ·基质学说 | 第24页 |
| ·综合因素学说 | 第24页 |
|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 第二章 草酸钙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级和微米级晶体研究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 ·草酸钙结石的组分分析 | 第31-33页 |
| ·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微晶组分分析 | 第33-34页 |
| ·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微晶形貌 | 第34-35页 |
| ·草酸钙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级微晶的Zeta电位及其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微晶组分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 第40-51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 ·尿酸结石的组分分析 | 第42-44页 |
| ·尿酸结石患者尿微晶的形貌 | 第44页 |
| ·尿酸结石患者刚入院时和治疗一周后的尿pH变化 | 第44-46页 |
| ·尿酸结石患者刚入院时和治疗一周后的尿微晶组分变化 | 第46-47页 |
| ·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粒径分布及其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 | 第47-48页 |
| ·尿酸结石治疗前后患者尿微晶的Zeta电位及其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液中微晶组分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 第51-60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 ·磷酸铵镁结石的形貌 | 第53页 |
| ·磷酸铵镁结石的组分分析 | 第53-54页 |
| ·磷酸铵镁结石患者的尿液微晶分析 | 第54-55页 |
| ·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微晶的形貌 | 第55-56页 |
| ·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其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组分与尿微晶性质研究 | 第60-66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 ·一般资料 | 第60页 |
| ·仪器 | 第60-61页 |
| ·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 | 第61-63页 |
| ·结石样本的XRD和FT-IR分析 | 第61-62页 |
| ·健康对照者和尿石症患者尿液微晶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之间的差异 | 第62-63页 |
| ·讨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