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4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C/C 复合材料简介 | 第16-19页 |
·C/C 复合材料微细观结构检测技术 | 第19-22页 |
·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基于非均匀性结构特征的复合材料分析模型 | 第25-30页 |
·目前研究中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C/C 复合材料无损、原位的微细观结构测试表征 | 第31页 |
·C/C 复合材料组元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 第31-32页 |
·C/C 复合材料微细观结构特征对有效性能的影响 | 第3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2 章复合材料的微细观力学理论基础 | 第34-51页 |
·引言 | 第34页 |
·有效弹性性能计算方法 | 第34-42页 |
·基体和界面的有效弹性性能 | 第34-40页 |
·纤维束的有效弹性性能 | 第40-42页 |
·强度计算方法 | 第42-50页 |
·基体与界面的强度 | 第42-45页 |
·纤维的强度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C/C 复合材料的宏-细-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 第51-69页 |
·引言 | 第51页 |
·C/C 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 | 第51-52页 |
·C/C 复合材料宏观结构 | 第52-54页 |
·C/C 复合材料编织方式及参数 | 第52-54页 |
·C/C 复合材料的单胞结构 | 第54页 |
·C/C 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 | 第54-57页 |
·C/C 复合材料子单胞的结构 | 第54-56页 |
·界面层的重要作用及C/C 复合材料子单胞的组元分析 | 第56-57页 |
·C/C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 | 第57-68页 |
·C/C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观测 | 第57-60页 |
·C/C 复合材料的 Micro-CT 观测分析 | 第60-66页 |
·压汞法测试C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 章基于微观结构信息的C/C 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9-81页 |
·引言 | 第69页 |
·基体的力学性能 | 第69-77页 |
·无孔基体的弹性性能 | 第69-72页 |
·基体内部微观结构信息统计分析 | 第72-74页 |
·基体的有效弹性性能 | 第74-76页 |
·基体的强度 | 第76-77页 |
·纤维束的力学性能 | 第77-80页 |
·纤维束的有效弹性性能 | 第77-78页 |
·纤维束的强度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 章基于微观结构信息的C/C 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81-93页 |
·引言 | 第81页 |
·界面层微观结构信息统计分析 | 第81-82页 |
·界面层力学性能计算 | 第82-84页 |
·界面剪切模量 | 第82-83页 |
·界面剪切强度 | 第83-84页 |
·界面力学性能的实验分析 | 第84-87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87页 |
·界面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87-92页 |
·建模过程 | 第87-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组元特性对C/C 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的影响 | 第93-111页 |
·引言 | 第93页 |
·C/C 复合材料力学模型和性能预报 | 第93-105页 |
·子单胞模型 | 第93-94页 |
·子单胞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94-100页 |
·单胞模型 | 第100-101页 |
·单胞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101-103页 |
·组元性能离散性对C/C 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离散性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C/C 复合材料强度分析 | 第104-105页 |
·C/C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105-109页 |
·试件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105-10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6-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结论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