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与中群体极化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基础 | 第11-18页 |
| ·关于公民参与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关于网络参与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关于网络中群体极化的研究 | 第14-18页 |
|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 第2章 文献搜集与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 ·资料的收集 | 第20-21页 |
| ·资料来源 | 第20页 |
| ·资料选择的根据 | 第20-21页 |
| ·核心概念阐释 | 第21页 |
| ·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 ·理论假设 | 第21页 |
| ·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构成要素 | 第23-38页 |
| ·网络中个体事件的极化过程 | 第23-28页 |
| ·“林松岭”事件中的群体极化 | 第23-26页 |
| ·“中华女”事件中的群体极化 | 第26-27页 |
| ·“丁香小慧”事件中的群体极化 | 第27-28页 |
| ·群体极化过程的结构性要素 | 第28-35页 |
| ·网络载体 | 第29-30页 |
| ·事件的主体 | 第30-31页 |
| ·事件的特征 | 第31-32页 |
| ·公共媒体以及政府的参与 | 第32-35页 |
| ·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模型建构和过程分析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群体极化过程中的资源动员 | 第38-47页 |
| ·网络载体在群体极化过程中的资源动员 | 第38页 |
| ·事件主体在群体极化过程中的资源动员 | 第38-43页 |
| ·利益双方——主动发起者 | 第39-40页 |
| ·普通网民——参与者、盲从者、主导者 | 第40-41页 |
| ·“网托”及公关公司——诱导者 | 第41-43页 |
| ·事件的特征引发的资源动员 | 第43-44页 |
| ·媒体和公共权力机关在群体极化过程中的资源动员 | 第44-46页 |
| ·媒体在群体极化过程中的资源动员 | 第45页 |
| ·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在群体极化过程中的资源动员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