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朝阳沟地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2. 国内外河道砂体识别研究现状第9-11页
 3.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1-12页
第一章 区域概况第12-17页
   ·研究区概况第12-13页
     ·工区概况第12页
     ·勘探概况第12-13页
   ·区域地质特征第13-17页
     ·区域地层特征第13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3-14页
     ·构造发育简史第14-17页
第二章 精细构造解释第17-24页
   ·构造解释第17-21页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第17-18页
     ·反射波组特征第18页
     ·层位和断层解释第18-21页
   ·构造解释成果第21-24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21-22页
     ·局部构造特征第22页
     ·断裂分布特征第22-24页
第三章 沉积特征第24-37页
   ·地层发育特征第24页
     ·各油层组的地层特征第24页
   ·扶余油层沉积特征第24-37页
     ·沉积微相特征第26-27页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第27-34页
     ·河道砂体的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第34-37页
第四章 扶余油层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第37-54页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河道识别的物理基础第37-38页
     ·河道砂体的成因特点及分布特点第37-38页
     ·河道砂体识别的物理基础第38页
   ·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第38-43页
     ·参考标准层的定义及选择第38-40页
     ·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选择及解释第40-43页
   ·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第43-54页
     ·地震沉积学分析原理第43-44页
     ·多属性沉积特征分析与优选第44-46页
     ·支持向量机定量预测河道砂体第46-53页
     ·河道砂体识别的效果分析第53-54页
第五章 有利含油气区预测第54-61页
   ·成藏条件分析第54-56页
     ·油气藏类型分析第54-55页
     ·储层特征第55页
     ·生储盖组合类型第55-56页
   ·油气聚集规律认识第56-58页
   ·有利区带预测第58-61页
     ·区带评价第58页
     ·有利区带预测第58-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详细摘要第67-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注水井智能调配技术研究
下一篇:油田化学驱结垢与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