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蓄水库对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跨流域调水工程中调蓄水库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 2 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及其特点分析 | 第19-28页 |
| ·受水区概况 | 第19-23页 |
| ·受水范围和供水目标 | 第19页 |
| ·经济社会概况 | 第19-20页 |
| ·水资源状况 | 第20页 |
| ·水环境状况 | 第20-23页 |
| ·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 | 第23-26页 |
| ·系统的结构 | 第23-25页 |
| ·系统的特点 | 第25-26页 |
| ·调蓄水库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26-28页 |
| ·对水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对供水保证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28-42页 |
| ·水资源配置原则 | 第28-29页 |
| ·模型的总体构架 | 第29-30页 |
| ·受水区分口门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30-34页 |
| ·一般节点对应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30-33页 |
| ·水库节点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33-34页 |
| ·干渠协调模拟模型 | 第34-38页 |
| ·缺水量统计 | 第34-36页 |
| ·全线优化配置 | 第36-37页 |
| ·节点还原 | 第37-38页 |
| ·模型的求解 | 第38-42页 |
| ·求解总体思路 | 第38-39页 |
| ·受水区分口门配置模型求解方法 | 第39-40页 |
| ·干渠协调模拟模型求解方法 | 第40页 |
| ·Matlab编程设计 | 第40-42页 |
| 4 调蓄水库对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42-66页 |
| ·配置方案设置 | 第42-43页 |
| ·模型参数(系数)确定 | 第43-48页 |
| ·基本变量取值 | 第43页 |
| ·需水量与可供水量 | 第43-48页 |
| ·方案一下调蓄水库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48-53页 |
| ·对供水量的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 ·对供水保证率的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 ·对引丹水利用率的影响分析 | 第52页 |
| ·对当地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 ·方案二下调蓄水库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53-59页 |
| ·对供水量的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 ·对供水保证率的影响分析 | 第55-58页 |
| ·对引丹水利用率的影响分析 | 第58页 |
| ·对当地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 ·调蓄水库对水资源配置影响的结论 | 第59-66页 |
| ·对供水量的影响 | 第59-62页 |
| ·对水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对供水保证率的影响 | 第63-66页 |
| 5 结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 第71-10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