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后备军官培养模式 | 第13-15页 |
·国内后备军官培养模式 | 第15-17页 |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0页 |
·国防生定义 | 第20-21页 |
·国防生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 第21-22页 |
·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意义 | 第23-25页 |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23-24页 |
·积极拓宽部队用人渠道,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 第24-25页 |
·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25页 |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特点 | 第25-27页 |
·文化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 | 第25-26页 |
·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 | 第26页 |
·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 第26-27页 |
·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军事素质薄弱 | 第27页 |
·缺乏部队切身体验,归属感不强 | 第27页 |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内容 | 第27-30页 |
·思想政治修养 | 第27-28页 |
·科学文化知识 | 第28页 |
·基本军事技能 | 第28-29页 |
·身体心理素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30-39页 |
·问卷设计 | 第30-31页 |
·量化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0页 |
·质化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31-32页 |
·调查结果 | 第32-36页 |
·思想积极上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 | 第32-33页 |
·成才愿望强烈,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 第33-34页 |
·日常管理严格,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 第34-35页 |
·理想抱负远大,但与现实感受存在一定差距 | 第35-36页 |
·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价值观念多元 | 第36页 |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36-37页 |
·缺乏系统的教育引导 | 第37页 |
·职责分工不明确 | 第37-38页 |
·培养制度有待完善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构建 | 第39-54页 |
·明确培养目标,切实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39-43页 |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39-40页 |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 第40-41页 |
·全面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第41-42页 |
·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 第42-43页 |
·创新培养途径,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益 | 第43-46页 |
·优化课程设置 | 第43-44页 |
·丰富文化载体 | 第44-45页 |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第45-46页 |
·健全培养制度,确保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 第46-50页 |
·招收选拔制度 | 第46-47页 |
·骨干培养制度 | 第47-48页 |
·奖惩激励制度 | 第48-49页 |
·考核淘汰制度 | 第49-50页 |
·完善培养机制,努力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 第50-54页 |
·协调互动机制 | 第50-51页 |
·供需对接机制 | 第51-52页 |
·跟踪反馈机制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