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文献回顾 | 第12-20页 |
·对原苏联劳动保护工作借鉴学习阶段 | 第13-14页 |
·对西方国家安全科学比较借鉴阶段 | 第14-18页 |
·中国比较安全学创建探索阶段 | 第18-19页 |
·文献总结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路线和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历史进程 | 第24-50页 |
·人类安全科学的发展 | 第24-30页 |
·人类安全科学发展概述 | 第24-25页 |
·人类安全科学发展阶段 | 第25-30页 |
·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由来 | 第30-38页 |
·美国安全科学发展历程和阶段 | 第30-34页 |
·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提出 | 第34-38页 |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由来 | 第38-46页 |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历程和阶段 | 第38-42页 |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提出 | 第42-46页 |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历程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可比性分析 | 第46-47页 |
·中美安全学科发展"黄金十年"历程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中美安全科研实力与教育发展比较 | 第50-86页 |
·中美安全科学研究实力对比分析 | 第50-72页 |
·中美安全科研机构比较 | 第52-67页 |
·中美安全类学术期刊比较 | 第67-69页 |
·中美安全科学基础研究比较 | 第69-72页 |
·中美安全科学高等教育比较 | 第72-79页 |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高等教育 | 第72-75页 |
·中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 | 第75-78页 |
·中美安全科学高等教育比较 | 第78-79页 |
·中美安全培训与宣传比较 | 第79-84页 |
·中美安全培训概述 | 第79-81页 |
·中美安全工程师制度比较 | 第81-82页 |
·中美安全宣传概述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中美安全监管体制比较 | 第86-119页 |
·安全监管体制概述 | 第86-89页 |
·中美安全监管机构比较研究 | 第89-103页 |
·美国主要安全监管机构概述 | 第90-95页 |
·中国主要安全监管机构概述 | 第95-100页 |
·中美安全监管机构比较分析 | 第100-103页 |
·中美安全立法比较研究 | 第103-109页 |
·美国安全立法概述 | 第103-105页 |
·中国安全立法概述 | 第105-107页 |
·中美安全立法比较分析 | 第107-109页 |
·中美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 第109-118页 |
·美国安全标准化进程 | 第109-113页 |
·中国安全标准化进程 | 第113-116页 |
·中美安全标准体系比较分析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中美安全文化综合比较分析 | 第119-137页 |
·安全文化概述 | 第119-123页 |
·中美安全文化发展比较 | 第123-130页 |
·美国安全文化发展概述 | 第124-127页 |
·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概述 | 第127-129页 |
·中美安全文化发展比较 | 第129-130页 |
·中美安全文化综合比较 | 第130-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37-141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137-13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7页 |
附录1 | 第147-151页 |
附录2 | 第151-154页 |
附录3 | 第154-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