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13-21页 |
1、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实验药品 | 第13页 |
·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2、实验方法 | 第14-21页 |
·动物模型制作及分组 | 第14-15页 |
·给药剂量和方法 | 第15页 |
·实验动物取材 | 第15页 |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5-2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1、各组大鼠血清SOD、MDA含量的比较 | 第21页 |
2、各组大鼠血清NO、ET含量的比较 | 第21-22页 |
3、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比较 | 第22页 |
4、各组大鼠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比较 | 第22-23页 |
5、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的比较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部分 | 第24-36页 |
1、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 | 第24-26页 |
·古籍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 第24-25页 |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25-26页 |
2、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 | 第26-28页 |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第27页 |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27-28页 |
3、血府逐瘀汤组方特点及其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8-31页 |
4、冠脉侧支循环与血管新生 | 第31-32页 |
·冠脉侧支循环 | 第31-32页 |
·血管新生 | 第32页 |
5、血府逐瘀汤对冠脉结扎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 第32-36页 |
·血府逐瘀汤对SOD与MDA的作用 | 第32-33页 |
·血府逐瘀汤对NO和ET的作用 | 第33-34页 |
·血府逐瘀汤对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 | 第34-35页 |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 第35页 |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53页 |
附录一 病理照片 | 第41-44页 |
附录二 文献综述 | 第44-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