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世界史论文--现代史(1917年~)论文--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1917~1939年)论文

一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2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10页
 三、文章结构第10-11页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第一章 为什么要建立国联第12-25页
 一、直接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12-19页
  1、平和思想的促进第12-17页
  2、世界主义的促进第17-19页
 二、根本动力:历史发展的必然第19-25页
第二章 应当如何建设国联第25-47页
 一、战后对殖民地领土之处理第25-27页
 二、国际法院之建设第27-34页
  1、国际裁判院之成立第27-32页
  2、国际法院立法之内容与范围第32-34页
 三、国联效力发挥之保障第34-44页
  1、废除军备与限制军备的讨论第35-38页
  2、武力后援与经济封锁的讨论第38-41页
  3、须禁止独裁政治和秘密外交第41-43页
  4、须营造平和的国际氛围第43-44页
 四、万国同盟与妇女问题的建设第44-47页
第三章 如何看待国联第47-59页
 一、对国联成立与历史作用发挥的预测第47-52页
  1、从国联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利益看第48-50页
  2、从国联盟约及其设置看第50-52页
 二、国联成立后,中国知识界对其作用发挥的评价第52-55页
 三、中国知识界对威尔逊态度的转变第55-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二次英美战争的起因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下一篇: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