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工程探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 | 第12-13页 |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2章 国家战略工程及其特征 | 第14-20页 |
| ·国家战略工程界说 | 第14-16页 |
| ·工程概念及工程的特征 | 第14-15页 |
| ·国家战略的概念 | 第15-16页 |
| ·什么是国家战略工程 | 第16页 |
| ·国家战略工程的特征 | 第16-20页 |
| ·系统复杂性 | 第17页 |
| ·社会公众性 | 第17-18页 |
| ·国家级决策 | 第18页 |
| ·战略公益性 | 第18页 |
| ·综合效益性 | 第18-20页 |
| 第3章 我国国家战略工程的演化 | 第20-27页 |
| ·我国国家战略工程的资本演化 | 第20-23页 |
| ·补偿贸易——起步阶段的唯一选择 | 第20-21页 |
| ·原始积累——成长阶段的艰难探索 | 第21-22页 |
| ·主体多元——发展阶段的良好开端 | 第22-23页 |
| ·我国国家战略工程的技术演化 | 第23-27页 |
| ·模仿消化——奠定新中国科学技术基石 | 第23-24页 |
| ·引进创新——构筑发展平台的良好基础 | 第24-25页 |
| ·自主创新——实现新时期的历史性跨越 | 第25-27页 |
| 第4章 实施国家战略工程的意义 | 第27-41页 |
| ·推进了新中国工业城市快速发展 | 第27-29页 |
| ·优化工业化的区域结构 | 第27-28页 |
| ·催生多类型工业城市群体 | 第28页 |
| ·促进了城市区域分布均衡化 | 第28-29页 |
| ·探索出中国特色技术进步之路 | 第29-31页 |
| ·高速铁路工程的前瞻性创新 | 第29-30页 |
| ·青藏铁路的原发性创新 | 第30-31页 |
| ·三峡工程的集成创新 | 第31页 |
| ·加快了重大工程管理创新 | 第31-33页 |
| ·系统化的架构 | 第32页 |
| ·民主和科学的决策 | 第32页 |
| ·市场化的运作 | 第32-33页 |
| ·精细化的管理 | 第33页 |
| ·有效的管理创新 | 第33页 |
| ·推进了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 第33-36页 |
| ·“两弹一星”工程与国家军事战略 | 第34页 |
| ·大庆工程与国家石油战略 | 第34-35页 |
| ·“四三方案”与国家民生战略 | 第35-36页 |
| ·“863 计划”与国家科技战略 | 第36页 |
| ·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第36-39页 |
| ·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改善 | 第37页 |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第37-38页 |
| ·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步伐加快 | 第38-39页 |
|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 | 第39-41页 |
| ·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 | 第39页 |
| ·培育创造了新的民族时代精神 | 第39-40页 |
|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第40-41页 |
| 第5章 关于我国国家战略工程的思考 | 第41-44页 |
| ·立足现实并尊重客观规律 | 第41-42页 |
| ·树立和坚持新的工程理念 | 第42页 |
| ·增强工程的风险意识 | 第42-43页 |
| ·坚持国家战略工程的引领方略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