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水平荷载作用下桥墩及桩基的静力与动力响应分析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6页
主要符号与说明第16-18页
1 绪论第18-45页
   ·研究背景第18-26页
   ·船(车)撞击力规范法计算及研究现状第26-31页
   ·桩受水平静载作用研究现状第31-38页
     ·单桩分析方法第31-34页
     ·群桩分析方法第34-38页
   ·桥墩-桩基受撞动力响应研究现状第38-4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42-4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2-43页
     ·本文创新点第43-45页
2 水平受荷桩p-y曲线法及简化情形下的解析解第45-62页
   ·引言第45页
   ·p-y曲线模型第45-48页
     ·Matlock(1970)软黏土p-y曲线模型第45-47页
     ·Reese等(1974)砂土p-y曲线模型第47-48页
   ·桩侧土体水平极限抗力分布第48-54页
     ·黏性土水平极限抗力第49-51页
     ·砂性土水平极限抗力第51-54页
   ·简化p-y曲线情形下的解析解第54-60页
     ·Hsiung等(2003,2006)解第55-56页
     ·Guo(2006)解第56-58页
     ·本文桩顶嵌固情形闭合解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3 单层非均质弹塑性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解析求解第62-94页
   ·引言第62页
   ·桩侧土体本构关系第62-63页
   ·计算模型及基本方程第63-67页
     ·单桩计算模型第63-64页
     ·基本方程及相关解第64-67页
   ·Gibson模式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求解第67-81页
     ·单一荷载作用下的解第67-74页
       ·桩顶自由、作用水平力P_0第67-71页
       ·桩顶自由、作用弯矩M_0第71页
       ·桩顶约束转角、作用水平力P_0第71-72页
       ·各工况计算结果和简化第72-74页
     ·联合荷载作用下的解第74-81页
       ·高桩计算模型第74页
       ·弹性、塑性区域相关解第74-75页
       ·桩身最大挠度、最大转角和最大弯矩求解第75-78页
       ·计算结果和简化第78-81页
       ·高桩桩顶最大挠度求解第81页
   ·广义Gibson模式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求解第81-89页
     ·桩顶自由、作用水平力P_0第82-84页
     ·桩顶自由、作用弯矩M_0第84-85页
     ·桩顶约束转角、作用水平力P_0第85页
     ·各工况计算结果和简化第85-89页
   ·算例计算分析第89-92页
     ·算例一:砂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第89-90页
     ·算例二:砂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第90-91页
     ·算例三:黏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第91-92页
     ·算例四:粉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第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4 双层非均质弹塑性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解析计算研究第94-136页
   ·引言第94页
   ·桩侧土体本构关系及基本假定第94-96页
   ·桩顶自由情形下水平受荷长桩解析计算第96-118页
     ·单桩计算模型描述第96-97页
     ·控制方程和基本解第97-100页
     ·桩侧土体状态确定及相关待求参量求解第100-102页
     ·桩身泥面处挠度、转角及桩顶最大挠度求解第102-105页
     ·桩身最大弯矩求解第105-106页
     ·参数影响分析第106-118页
   ·桩顶约束转角情形下水平受荷长桩解析计算第118-123页
     ·单桩计算模型描述第118页
     ·控制方程和基本解第118-119页
     ·桩侧土体状态确定第119-120页
     ·问题的求解第120-123页
   ·特殊情形下解的退化验证第123-125页
     ·桩顶自由工况第123-124页
     ·桩顶约束转角工况第124-125页
     ·与第3章解的计算对比第125页
   ·算例计算分析第125-134页
     ·算例一:有限元计算对比第125-127页
     ·算例二:桩顶自由单桩实测对比第127-128页
     ·算例三:桩顶铰接群桩实测对比第128-132页
     ·算例四:带承台群桩实测对比第132-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5 均质黏弹性地基中水平冲击荷载下桩动力响应解析求解第136-154页
   ·引言第136页
   ·Euler-Winkler(E-W)模型求解第136-141页
     ·模型描述第136-137页
     ·桩顶约束转角、桩端固定工况求解第137-139页
     ·桩顶约束转角、桩端自由工况求解第139-140页
     ·桩顶自由、桩端固定工况求解第140-141页
     ·桩顶自由、桩端自由工况求解第141页
   ·Timoshenko-双参数(T-D)模型求解第141-146页
     ·计算模型及基本方程第141-143页
     ·不同边界条件模型求解第143-146页
   ·E-W模型、T-D模型计算分析第146-152页
     ·Laplace数值逆变换程序验证第146-147页
     ·E-W模型、T-D模型计算比较第147-149页
     ·不同冲击荷载形式计算分析第149-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6 成层地基水平冲击荷载下桥墩-桩基础动力响应理论计算第154-187页
   ·引言第154页
   ·单墩-桩基础结构体系求解第154-175页
     ·计算模型及简化第154-155页
     ·基本方程及通解第155-159页
     ·模型求解第159-163页
       ·边界条件控制方程第159-161页
       ·矩阵传递法求解第161-163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163-175页
       ·模型退化计算验证第163-164页
       ·桩基承台影响分析第164-165页
       ·墩顶结构影响分析第165-167页
       ·荷载作用位置影响分析第167-169页
       ·河床冲刷深度影响分析第169-170页
       ·复杂冲击荷载形式影响分析第170-175页
   ·双墩-桩基础结构体系求解第175-180页
     ·计算模型及简化第175-176页
     ·模型求解第176-179页
       ·承台之间无连梁第177-178页
       ·承台之间有连梁第178-179页
     ·算例计算分析第179-180页
   ·工程案例计算分析(Consolazio等,2006)第180-185页
     ·试验简介第180页
     ·单墩-桩基础模型计算第180-183页
     ·双墩-桩基础模型计算第183-185页
   ·本章小结第185-187页
7 某大桥受撞桥墩-桩基础实测与数值计算分析第187-207页
   ·引言第187页
   ·工程概况及实测第187-195页
   ·数值计算模型第195-198页
     ·受力过程分析推测第195-196页
     ·计算模型描述第196-198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98-205页
     ·计算工况一:桥墩受力过程一分析第198-201页
     ·计算工况二:桥墩受力过程二分析第201-205页
   ·本章小结第205-20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207-211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207-210页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210-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22页
附录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目录第222-228页
作者简介第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颗粒接触模型的砂土剪切波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