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陶瓷、漆器论文

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的契机第11-12页
     ·传承和更新传统工艺美术的使命第12页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第12-1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课题关键词界定第16-18页
     ·钧瓷(Jun Porcelain)第16-17页
     ·钧瓷色彩(Jun Porcelain Color)第17-18页
     ·体系(System)第18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第18-22页
     ·研究方法第18-21页
     ·研究流程第21-2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探讨第22-34页
   ·中国古代关于陶瓷的主要著述第22-24页
   ·关于钧瓷的主要著述第24-26页
   ·关于色彩及陶瓷色彩的主要著述第26-27页
   ·关于意象的主要著述第27-28页
   ·其它相关主要理论第28-34页
     ·语义学研究第28-31页
     ·感性工学研究第31-34页
第三章 钧瓷的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探析第34-44页
   ·钧瓷的产生及发展第34-36页
   ·钧瓷的工艺特点与艺术特征第36-38页
     ·工艺特点第36页
     ·艺术特征第36-38页
   ·钧瓷与唐钧、广钧、宜钧、炉钧的艺术特征区别第38-40页
   ·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第40-41页
   ·钧瓷的现状及问题第41-44页
第四章 钧瓷意象及经典之“象”分析第44-69页
   ·意象研究第44-49页
     ·“意象”探源第44-47页
     ·意象的构成要素第47-48页
     ·意象的运用第48-49页
   ·钧瓷的“立象”与“尽意”第49-52页
     ·钧瓷文化第50-51页
     ·钧瓷艺术第51页
     ·钧瓷符号第51-52页
   ·钧瓷意象要素及经典之“象”第52-69页
     ·色彩要素及经典色彩第52-53页
     ·器型要素及经典器型第53-60页
     ·光泽要素第60-61页
     ·纹路要素及经典纹路第61-65页
     ·釉画要素及经典釉画第65-69页
第五章 钧瓷色彩的调查与实验第69-103页
   ·钧瓷的调查及结果第69-78页
     ·调查流程第69页
     ·调查问卷设计第69-70页
     ·被调查对象的情况统计与分析第70-73页
     ·调查(数据)结果第73-76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76页
     ·结论第76-77页
     ·调查研究的局限性第77-78页
   ·钧瓷色彩调查及结果第78-95页
     ·调查准备第78-79页
     ·实验调查方法第79-87页
     ·问卷调查方法第87-94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94-95页
     ·结论第95页
   ·钧瓷色彩意象实验与分析第95-103页
     ·实验准备第96页
     ·实验流程第96-101页
     ·实验数据结果第101-102页
     ·结果分析第102-103页
第六章 钧瓷色彩特征的系统分析第103-129页
   ·中国古代陶瓷色彩第103-104页
   ·钧瓷色彩艺术特征第104-110页
     ·钧瓷美学第104-105页
     ·钧瓷色彩特征第105-110页
   ·不同时期的钧瓷色彩特征第110-111页
   ·钧瓷色彩各要素的特征第111-117页
     ·色相第112-114页
     ·明度第114-115页
     ·纯度第115页
     ·纹理第115-117页
   ·其它四大名瓷及唐三彩的色彩特征第117-126页
     ·汝瓷色彩第117-119页
     ·官瓷色彩第119-120页
     ·哥瓷色彩第120-122页
     ·定瓷色彩第122-124页
     ·唐三彩色彩第124-126页
   ·钧瓷色彩的意象分析第126-129页
     ·个性分析第127-128页
     ·结构分析第128页
     ·意蕴分析第128-129页
第七章 钧瓷色彩的分类方法及其体系构建第129-156页
   ·传统的钧瓷色彩命名和分类第129-130页
     ·按色釉亮暗分类第129页
     ·按色相分类第129页
     ·按命名方法分类第129-130页
   ·传统的钧瓷色彩体系第130-133页
     ·按色釉亮暗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第130页
     ·按色相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第130-131页
     ·按命名方法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第131-133页
   ·按意象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第133-136页
   ·数字化钧瓷色彩体系的构建第136-156页
     ·数字化钧瓷色彩体系表示方法第136-146页
     ·数字化钧瓷色彩的测定工具和方法第146页
     ·数字化钧瓷色彩的表示及体系构建第146-156页
第八章 结论第156-158页
   ·总结第156-157页
   ·展望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9页
图表来源第169-172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项目第172-216页
 附件一 钧瓷设计调查问卷第173-174页
 附件二 钧瓷色彩调查问卷第174-175页
 附件三 钧瓷调查结果第175-185页
 附件四 钧瓷色彩调查结果第185-193页
 附件五 钧瓷微观色彩第193-195页
 附件六 不同色彩的钧瓷出戟尊第195-196页
 附件七 不同色彩的钧瓷花盆第196-201页
 附件八 不同色彩的钧瓷鼓钉洗第201-203页
 附件九 不同色彩的钧瓷碗第203-209页
 附件十 不同色彩的钧瓷观音瓶第209-212页
 附件十一 不同色彩的钧瓷玉壶春第212-214页
 附件十二 不同色彩的钧瓷梅瓶第214-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伪布尔可满足性算法及其在FPGA布线中的研究应用
下一篇:进化算法及其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