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刚竹论文

毛竹PeSnRK1a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植物蛋白激酶第12-13页
        1.1.1 植物蛋白激酶分类第12页
        1.1.2 蛋白激酶的结构第12-13页
        1.1.3 蛋白激酶在植物中的功能第13页
            1.1.3.1 调节生长发育第13页
            1.1.3.2 参与植物抗性第13页
            1.1.3.3 参与激素信号传导第13页
    1.2 植物逆境生理第13-15页
        1.2.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第13-14页
            1.2.1.1 生理干旱第13-14页
            1.2.1.2 离子毒害、改变膜透性第14页
            1.2.1.3 破坏代谢平衡第14页
        1.2.2 盐胁迫下植物生理变化第14-15页
            1.2.2.1 避盐第14页
            1.2.2.2 耐盐第14-15页
        1.2.3 叶片衰老过程第15页
    1.3 种子萌发第15-16页
        1.3.1 种子萌发过程第15页
        1.3.2 种子自身条件第15-16页
        1.3.3 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6页
            1.3.3.1 盐胁迫影响种子萌发第16页
            1.3.3.2 水分影响种子萌发第16页
            1.3.3.3 温度、氧气和光照影响种子萌发第16页
    1.4 SnRK1研究进展第16-20页
        1.4.1 酵母、动物和植物中的蔗糖非发酵蛋白激酶第16-17页
        1.4.2 SnRK1调控植物代谢平衡与生长发育第17-18页
        1.4.3 SnRK1响应胁迫第18-19页
        1.4.4 SnRK1的底物及激酶活性检测第19-20页
    1.5 盐胁迫对毛竹的生理影响第20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毛竹PeSnRK1a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第22-35页
    2.1 材料第22-23页
        2.1.1 植物材料第22页
        2.1.2 菌种、载体与生化试剂第22页
        2.1.3 PeSnRK1a基因信息第22页
        2.1.4 引物第22页
        2.1.5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方法第23-28页
        2.2.1 Trizol法提取毛竹各组织的总RNA第23页
        2.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3-24页
        2.2.3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24-25页
        2.2.4 目的片段回收第25页
        2.2.5 目的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第25页
        2.2.6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第25-26页
        2.2.7 大肠杆菌感受态转化第26页
        2.2.8 阳性克隆鉴定第26-27页
        2.2.9 抽提质粒第27页
        2.2.10 双酶切反应第27页
        2.2.1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28页
        2.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8页
        2.2.13 胁迫处理毛竹实生苗第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2.3.1 毛竹总RNA提取结果第28-29页
        2.3.2 PeSnRK1a基因的克隆第29页
        2.3.3 重组质粒PCR扩增与酶切鉴定第29-30页
        2.3.4 毛竹PeSnRK1a基因测序结果第30页
        2.3.5 毛竹PeSnRK1a基因的基本信息第30-31页
        2.3.6 毛竹PeSnRK1a基因的多序列对比与聚类分析第31-33页
        2.3.7 PeSnRK1a的组织特异表达分析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第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PeSnRK1a蛋白的原核表达分析及酶活性检测方法建立第35-47页
    3.1 材料第35-36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35页
        3.1.2 化学试剂和酶第35页
        3.1.3 培养基与溶液配制第35-36页
        3.1.4 实验仪器第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41页
        3.2.1 引物设计第36-37页
        3.2.2 基因克隆第37页
        3.2.3 目的片段回收第37页
        3.2.4 连接反应第37-38页
        3.2.5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第38页
        3.2.6 大肠杆菌感受态转化第38页
        3.2.7 阳性克隆鉴定第38页
        3.2.8 IPTG诱导原核蛋白表达第38-39页
        3.2.9 植物总蛋白提取第39页
        3.2.10 BCA检测蛋白浓度第39-40页
        3.2.11 Western blot第40-41页
        3.2.12 SnRK1蛋白激酶活性检测第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3.3.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41-42页
        3.3.2 蛋白原核表达第42-43页
        3.3.3 激酶活性检测第43-44页
    3.4 讨论第44-47页
第四章 PeSnRK1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拟南芥第47-59页
    4.1 材料第47页
        4.1.1 植物材料第47页
        4.1.2 载体与菌株第47页
        4.1.3 试剂耗材第47页
        4.1.4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第47页
    4.2 试验方法第47-53页
        4.2.1 转基因载体构建第47-50页
            4.2.1.1 双酶切反应第47-48页
            4.2.1.2 目的片段回收第48页
            4.2.1.3 连接反应第48-49页
            4.2.1.4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第49页
            4.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转化第49-50页
            4.2.1.6 大肠杆菌阳性克隆鉴定第50页
        4.2.2 重组载体转化农杆菌第50-51页
            4.2.2.1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第50-51页
            4.2.2.2 农杆菌感受态转化第51页
            4.2.2.3 农杆菌阳性克隆鉴定第51页
        4.2.3 拟南芥侵染及鉴定第51-52页
            4.2.3.1 拟南芥的种植第51页
            4.2.3.2 拟南芥侵染第51-52页
            4.2.3.3 植物基因组DAN提取第52页
            4.2.3.4 转基因植株筛选与鉴定第52页
        4.2.4 转基因植株生理实验第52-53页
            4.2.4.1 种子发芽试验第52-53页
            4.2.4.2 黑暗诱导叶片衰老第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4.3.1 转基因载体的构建第53页
        4.3.2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及表型分析第53-55页
        4.3.3 转基因植株生理实验第55-57页
            4.3.3.1 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衰老检测第55-56页
            4.3.3.2 转基因植株种子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率检测第56-57页
    4.4 讨论第57-59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个人简介第67页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管控体系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与微网能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