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干扰素诱导抗弓形虫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 IRGs结构与功能 | 第17-18页 |
1.3 GBPs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2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1.1 虫体及材料来源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3 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 方法 | 第23-42页 |
2.2.1 弓形虫和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23-24页 |
2.2.2 IRGs与GBPs质粒构建 | 第24-30页 |
2.2.3 IRGs与GBPs过表达细胞系构建 | 第30-32页 |
2.2.4 IRGs与GBPs蛋白在PLK株 PVM表面的定位检测 | 第32-33页 |
2.2.5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系的构建 | 第33-36页 |
2.2.6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系弓形虫生长状况研究 | 第36-37页 |
2.2.7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中Irgb11与Irgb12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 | 第37页 |
2.2.8 比较分析野生型MDCK细胞与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Irgbs蛋白的定位研究 | 第37-38页 |
2.2.9 比较分析MDCK细胞、Irgm~(4/5/6-/-)基因敲除与Irgm~(4/5/6)基因补回细胞系弓形虫生长检测 | 第38-42页 |
3 结果 | 第42-54页 |
3.1 MDCK细胞中相关IRGs与GBPs蛋白在PLK株 PVM表面定位表达 | 第42-46页 |
3.1.1 IRGS与GBPS重组质粒鉴定 | 第42-43页 |
3.1.2 Lenti-Cas9-Blast酶切鉴定 | 第43页 |
3.1.3 重组质粒过表达细胞系鉴定 | 第43-45页 |
3.1.4 IRGs与GBPs蛋白定位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3.2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系的鉴定 | 第46-48页 |
3.2.1 PCR鉴定结果 | 第46-47页 |
3.2.2 基因编辑结果 | 第47-48页 |
3.3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系对弓形虫生长影响 | 第48-49页 |
3.4 犬MDCK细胞中与Irgms相关抑制弓形虫生长的作用蛋白 | 第49-51页 |
3.4.1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Irgbs过表达细胞系鉴定 | 第49页 |
3.4.2 比较分析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与MDCK细胞中Irgbs蛋白定位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3.5 Irgm~(4/5/6)基因补回细胞中弓形虫的生长检测 | 第51-54页 |
3.5.1 Irgm4、Irgm5、Irgm6补回质粒的构建 | 第51-52页 |
3.5.2 Irgm~(4/5/6)基因补回质粒的筛选鉴定 | 第52页 |
3.5.3 比较分析MDCK细胞、Irgm~(4/5/6-/-)基因敲除与Irgm~(4/5/6)基因补回细胞系弓形虫生长检测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8页 |
4.1 IRGs与GBPs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 第54-55页 |
4.2 Irgm~(4/5/6-/-)基因敲除细胞系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 第55-56页 |
4.3 犬MDCK细胞Irgms抗弓形虫生长的作用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