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3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4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5 理论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6-2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1.1 样本来源 | 第16页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6-18页 |
2 干预方法 | 第18-21页 |
3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4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2页 |
5 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6 统计处理 | 第23页 |
7 伦理原则 | 第23-24页 |
8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结果 | 第25-31页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2 两组患者的知识测评得分比较 | 第26页 |
3 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比较 | 第26-27页 |
4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得分比较 | 第27-28页 |
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FPG比较 | 第28页 |
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2hPBG比较 | 第28-29页 |
7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bA1c比较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5页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第31页 |
2 协同护理模式对阴虚热盛型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第31-33页 |
3 协同护理模式对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协同护理模式对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 第34页 |
5 协同护理模式对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 | 第44-64页 |
附录1 附表 | 第44-59页 |
附录2 文献综述 | 第59-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