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种车辆振动特性分析及减振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特种车辆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2 整车振动控制方法 | 第13-16页 |
1.2.3 频率响应分析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舱壁复合板结构性能研究 | 第20-29页 |
2.1 舱壁复合板的结构与性能要求 | 第20-21页 |
2.2 有限元理论 | 第21-23页 |
2.2.1 有限元法 | 第21-22页 |
2.2.2 模态分析 | 第22-23页 |
2.3 复合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4 复合板的振动试验研究 | 第25-28页 |
2.4.1 试验对象 | 第25-26页 |
2.4.2 试验设备 | 第26页 |
2.4.3 试验方案 | 第26-27页 |
2.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电站舱振动测试研究 | 第29-45页 |
3.1 试验对象 | 第29页 |
3.2 试验设备 | 第29-30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30-35页 |
3.3.1 柴油发电机组悬置系统振动试验 | 第30-32页 |
3.3.2 电站舱舱壁结构运行工况振动试验 | 第32-34页 |
3.3.3 电站舱室结合运输底盘运行工况振动试验 | 第34-35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3.4.1 柴油发电机组悬置系统振动试验 | 第36-41页 |
3.4.2 电站舱舱壁结构运行工况振动试验 | 第41-42页 |
3.4.3 电站舱室结合运输底盘运行工况振动试验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整车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5-60页 |
4.1 频率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45-47页 |
4.2 电站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51页 |
4.2.1 建立三维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48-50页 |
4.2.3 定义材料属性 | 第50-51页 |
4.3 电站舱有限元模型的标定 | 第51-54页 |
4.3.1 施加激励载荷 | 第51-52页 |
4.3.2 选择响应输出点 | 第52-53页 |
4.3.3 标定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4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9页 |
4.4.1 新电站舱模型 | 第55-56页 |
4.4.2 电子舱模型 | 第56-57页 |
4.4.3 运输底盘模型 | 第57-58页 |
4.4.4 完整的特种车辆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整车振动特性分析及减振技术研究 | 第60-82页 |
5.1 振动控制方法 | 第60-61页 |
5.2 整车振动控制目标 | 第61-64页 |
5.3 整车振动特性分析 | 第64-68页 |
5.3.1 激励的施加方式 | 第65-66页 |
5.3.2 响应输出点位置的选取 | 第66-67页 |
5.3.3 频率响应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4 减振技术研究 | 第68-79页 |
5.4.1 电子舱舱室的刚度优化 | 第69-71页 |
5.4.2 振动传递路径优化 | 第71-72页 |
5.4.3 电子舱底部的减振器设计 | 第72-74页 |
5.4.4 减振器的具体选型 | 第74-79页 |
5.5 整车减振优化结果对比 | 第79-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2-8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2-8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