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金属复合板制备方法 | 第13-18页 |
1.2.1 爆炸复合法 | 第13-14页 |
1.2.2 挤压复合法 | 第14页 |
1.2.3 轧制复合法 | 第14-15页 |
1.2.4 电磁连铸复合法 | 第15-16页 |
1.2.5 扩散焊接复合法 | 第16页 |
1.2.6 铸轧复合法 | 第16-17页 |
1.2.7 液-固相铸轧复合法 | 第17页 |
1.2.8 喷射沉积复合法 | 第17-18页 |
1.3 金属复合板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固相复合机理 | 第20-22页 |
1.4.1 机械复合理论 | 第21页 |
1.4.2 再结晶复合理论 | 第21页 |
1.4.3 金属键复合理论 | 第21-22页 |
1.4.4 扩散复合理论 | 第22页 |
1.4.5 三阶段复合理论 | 第22页 |
1.5 轧制复合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5.1 轧制温度的影响 | 第23页 |
1.5.2 轧制变形量的影响 | 第23页 |
1.5.3 退火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 第23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研究方案与过程 | 第27-28页 |
2.2.1 课题研究方案 | 第27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2.3 显微结构表征及方法 | 第28页 |
2.4 常温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33页 |
2.4.1 剪切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4.2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9-30页 |
2.4.3 三点弯曲测试 | 第30-33页 |
第3章 轧制温度对Hastelloy/钢复合板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33-6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33-40页 |
3.2.1 不同轧制温度下的显微组织 | 第33-35页 |
3.2.2 不同轧制温度界面夹杂物 | 第35-40页 |
3.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0-43页 |
3.3.1 显微硬度测试 | 第40-41页 |
3.3.2 三点弯曲测试 | 第41-43页 |
3.4 界面的断裂机制 | 第43-58页 |
3.4.1 裂纹的萌生 | 第43-46页 |
3.4.2 弯曲失效分析 | 第46-52页 |
3.4.3 剪切性能分析 | 第52-56页 |
3.4.4 界面断裂机制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4章 压下率对Hastelloy/钢复合板显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61-69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61-64页 |
4.2.1 不同压下率的显微组织 | 第61-63页 |
4.2.2 夹杂物分布 | 第63-64页 |
4.3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4-68页 |
4.3.1 显微硬度分析 | 第64-66页 |
4.3.2 剪切性能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热处理对Hastelloy/钢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69-86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保温时间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73页 |
5.2.1 保温时间对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69-71页 |
5.2.2 保温时间对硬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3 时间对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 保温温度对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3-79页 |
5.3.1 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73-76页 |
5.3.2 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3 温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5.4 热处理对扩散的影响 | 第79-85页 |
5.4.1 时间对扩散的影响 | 第79-82页 |
5.4.2 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