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2页 |
1.2.1 林分改造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1 林分改造的国内外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2.1.2 林分改造的目的及任务 | 第12-13页 |
1.2.1.3 林分改造方式 | 第13页 |
1.2.2 抚育间伐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林分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3.1 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 第14-15页 |
1.2.3.2 林分垂直结构研究 | 第15-16页 |
1.2.3.3 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森林更新研究 | 第17-19页 |
1.2.5 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19-20页 |
1.2.5.1 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1.2.5.2 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因素 | 第20页 |
1.2.6 光皮桦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2.1 抚育措施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 第22页 |
2.2.2 抚育措施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 | 第22页 |
2.2.3 抚育措施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22页 |
2.2.4 抚育措施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天然更新能力的影响 | 第22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2.3.1 抚育间伐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3.2 混交比例调控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4 调查指标及方法 | 第24-29页 |
2.4.1 林木生长指标测定及计算 | 第24-25页 |
2.4.2 林分结构测定及计算 | 第25-27页 |
2.4.3 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与计算 | 第27页 |
2.4.4 天然林更新的调查与计算 | 第27-28页 |
2.4.5 各抚育措施效果评价 | 第28-29页 |
2.4.6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5页 |
3.1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影响 | 第30-41页 |
3.1.1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1.1 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3.1.1.2 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1.3 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3.1.1.4 对林分平均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1.5 对林分蓄积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3.1.2 抚育间伐对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 | 第32-36页 |
3.1.2.1 抚育间伐对林分直径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2.2 抚育间伐对林分全混交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2.3 抚育间伐对林分空间优势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1.2.4 抚育间伐对林分垂直结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3.1 物种丰富度 | 第36-37页 |
3.1.3.2 多样性指数 | 第37-38页 |
3.1.3.3 物种均匀度 | 第38-39页 |
3.1.4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 第39-41页 |
3.1.4.1 林下幼苗数量 | 第39-40页 |
3.1.4.2 林窗变化 | 第40-41页 |
3.2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的影响 | 第41-52页 |
3.2.1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1.1 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3.2.1.2 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1.3 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1.4 对林分平均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1.5 对林分蓄积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3.2.2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 | 第44-48页 |
3.2.2.1 对直径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2.2 对林分混交度的影响 | 第46页 |
3.2.2.3 对林分空间优势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2.4 对林分林层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3.2.3.1 对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3.2 对林下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3.3 对林下植被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4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4.1 对林下更新幼苗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4.2 对林分林窗的影响 | 第52页 |
3.3 抚育效果综合评价 | 第52-55页 |
3.3.1 抚育间伐效果评价 | 第53页 |
3.3.2 混交比例调控效果评价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61页 |
4.1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影响 | 第55-58页 |
4.1.1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 第55页 |
4.1.2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55-57页 |
4.1.3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页 |
4.1.4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天然更新能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1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 第58页 |
4.2.2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3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59页 |
4.2.4 混交比例调控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林分更新能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抚育效果综合评价 | 第60-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