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有线通信、通信线路工程论文--载波通信论文

电力线通信协议机制设计与仿真验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4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第21-33页
    2.1 概述第21页
    2.2 网络拓扑第21-22页
    2.3 协议栈结构第22-23页
    2.4 数据传输机制第23-27页
        2.4.1 MAC帧格式第23页
        2.4.2 MPDU帧格式第23-26页
        2.4.3 数据封装流程第26-27页
    2.5 信道接入机制第27-29页
        2.5.1 CSMA/CA接入机制第27-28页
        2.5.2 帧间隔第28页
        2.5.3 虚拟载波侦听第28-29页
        2.5.4 冲突第29页
    2.6 单网络组网机制第29-31页
        2.6.1 CCO的组网行为第29-30页
        2.6.2 STA的组网行为第30页
        2.6.3 PCO的组网行为第30页
        2.6.4 白名单第30-31页
    2.7 物理层相关介绍第31-32页
    2.8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协议仿真系统设计第33-53页
    3.1 概述第33页
    3.2 协议基础仿真平台第33-39页
        3.2.1 仿真平台框架第33-34页
        3.2.2 离散事件模型第34-36页
        3.2.3 主要功能模块第36-39页
    3.3 协议仿真系统搭建第39-52页
        3.3.1 信标周期规划第39-42页
        3.3.2 CSMA/CA多址接入第42-44页
        3.3.3 数据传输流程第44-45页
        3.3.4 单网络组网第45-51页
        3.3.5 路由转发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单网络组网机制仿真验证及性能分析第53-77页
    4.1 概述第53页
    4.2 仿真参数设置第53-56页
        4.2.1 信标周期参数第53-54页
        4.2.2 帧结构第54页
        4.2.3 物理层参数第54-56页
    4.3 仿真系统验证第56-59页
    4.4 组网性能分析第59-75页
        4.4.1 白名单验证失败第59-61页
        4.4.2 白名单验证成功第61-62页
        4.4.3 随机树型拓扑生成算法第62-66页
        4.4.4 站点总数第66-67页
        4.4.5 拓扑层级第67-68页
        4.4.6 信标周期与网络规模关系第68-73页
        4.4.7 动态改变信标周期第73-75页
    4.5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基于中心节点主控的树型拓扑网络恢复方法第77-89页
    5.1 概述第77页
    5.2 树型拓扑网络恢复方法第77-81页
        5.2.1 方法内容第77-79页
        5.2.2 管理报文交互流程第79-80页
        5.2.3 网络恢复过程时隙划分第80-81页
    5.3 树型拓扑网络恢复系统验证第81-82页
    5.4 树型拓扑网络恢复系统测试第82-88页
        5.4.1 星型拓扑结构测试第82-83页
        5.4.2 普通树型拓扑结构测试第83-85页
        5.4.3 随机树型拓扑结构测试第85-88页
    5.5 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6.1 工作总结第89页
    6.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作者简介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penStack的卫星关口站高可用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回波仿真研究及其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