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动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石漠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石漠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3 石漠化敏感性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8-21页 |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18页 |
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18-19页 |
2.3 数据的提取 | 第19-20页 |
2.4 权重的确定 | 第20-21页 |
2.4.1 变异系数法 | 第20页 |
2.4.2 熵值法 | 第20-21页 |
2.5 石漠化敏感性指数 | 第21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3.1 自然地理特征 | 第22页 |
3.2 人文经济特征 | 第22-23页 |
3.3 石漠化现状 | 第23-25页 |
3.3.1 南明区石漠化现状 | 第23-24页 |
3.3.2 石漠化土地判定标准 | 第24-25页 |
4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5-38页 |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5-29页 |
4.1.1 指标初步选取 | 第25-27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4.1.3 指标确定 | 第27-29页 |
4.2 无石漠化区域判定 | 第29-30页 |
4.3 数据预处理 | 第30-31页 |
4.3.1 栅格的大小 | 第30页 |
4.3.2 数据提取与重分类 | 第30-31页 |
4.4 相关性检测 | 第31-32页 |
4.5 单个指标分析 | 第32-37页 |
4.6 权重的确定 | 第37-38页 |
5 南明区区石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 | 第38-42页 |
5.1 南明区石漠化敏感性现状分析 | 第39-42页 |
5.2 石漠化敏感性与石漠化现状的一致性检测 | 第42页 |
6 南明区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分析及分类 | 第42-46页 |
6.1 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分析 | 第42-43页 |
6.2 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类型及分析 | 第43-46页 |
6.2.1 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类型 | 第43-44页 |
6.2.2 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类型分析 | 第44-46页 |
7 南明区石漠化防治分级与建议 | 第46-51页 |
7.1 南明区石漠化防治分级标准 | 第46-48页 |
7.1.1 限制级 | 第46-47页 |
7.1.2 监管级 | 第47页 |
7.1.3 预防级 | 第47-48页 |
7.2 南明区石漠化防治区划及建议 | 第48-51页 |
7.2.1 南明区石漠化防治区划 | 第48-49页 |
7.2.2 南明区石漠化分析与建议 | 第49-51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8.1 结论 | 第51-52页 |
8.2 讨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件1 数据库结构 | 第57-58页 |
附件2 部分调查因子代码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