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滇池水域生态系统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第10-11页
1 前言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重金属污染危害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第11页
        1.1.2 我国湖泊水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乐观第11-12页
        1.1.3 滇池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沉积物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生物样本中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1.2.3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第15-16页
    1.3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27页
    2.1 研究区概况及样点布设第18-20页
    2.2 沉积物和水样重金属分析第20-22页
        2.2.1 样品采集与制备第20页
        2.2.2 测定方法第20-21页
        2.2.3 基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的生态风险评价第21-22页
    2.3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第22-24页
        2.3.1 DTPA提取的沉积物重金属有效性第23页
        2.3.2 AVS和SEM第23-24页
    2.4 浮游生物和鱼组织的重金属分析第24-26页
        2.4.1 样品采集与制备第25页
        2.4.2 生物样品的重金属测定第25-26页
    2.5 沉积物重金属对沉水植物的实际生态风险第26-27页
        2.5.1 苦草种植实验第26-27页
        2.5.2 指标测定第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66页
    3.1 沉积物和水样的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第27-46页
        3.1.1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第27-30页
        3.1.2 沉积物和水样理化性质第30-31页
        3.1.3 沉积物重金属浓度与沉积物理化性质间的关联第31-35页
        3.1.4 间隙水和表层水中的重金属第35-42页
        3.1.5 生态风险评估第42-46页
    3.2 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第46-51页
        3.2.1 DTPA提取态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第46-49页
        3.2.2 AVS和SEM分布特征第49-51页
    3.3 浮游生物和鱼的重金属第51-59页
        3.3.1 浮游生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第51-53页
        3.3.2 滇池鱼的重金属分布特征第53-57页
        3.3.3 品种及位点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3.3.4 鱼大小及位点对鱼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3.4 沉积物重金属对苦草的实际生态风险实验结果第59-66页
        3.4.1 沉积物重金属对苦草生理特征的影响第59-60页
        3.4.2 沉积物Eh和间隙水重金属的变化第60-62页
        3.4.3 根系活力与间隙水重金属之间的关系第62-63页
        3.4.4 苦草叶片的重金属含量第63-66页
4 讨论第66-69页
    4.1 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性与其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66-67页
    4.2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第67-69页
5 主要结论第69-70页
6 研究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泥土壤化低分子有机酸淋洗技术特征研究
下一篇:糯扎渡库区农村居民点面源污染物时空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