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美国华裔作家文革题材小说的英文创作概况 | 第10页 |
二、美华文学文革题材小说创作概况 | 第10-12页 |
三、美华文学文革题材小说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第1章 美华两代作家的文化心态和看待文革的方式 | 第14-18页 |
一、“无根的一代”与“美国两面派”的边缘人心态 | 第14-16页 |
(一) “无根的一代”的乡愁情怀 | 第14-15页 |
(二) “美国两面派”的演变过程 | 第15-16页 |
二、“变态社会”与“常态经验”:两代作家看待文革的方式 | 第16-18页 |
第2章 直面现实:“无根的一代”的宏大叙事 | 第18-26页 |
一、“五四传统”的奇妙上演 | 第18-23页 |
(一) 从呐喊、彷徨到幻灭 | 第18-21页 |
(二) 劫难后的展望与转变 | 第21-23页 |
二、单一的创作方法及其结果 | 第23-26页 |
(一) “写实”的愿望与亲历性的缺乏 | 第24页 |
(二) 简化的文革:知识分子遭难的历史 | 第24-26页 |
第3章 遥望历史:“美国两面派”的个人讲述 | 第26-37页 |
一、书写文革的两种路径:回忆与想象 | 第26-32页 |
(一) 回忆文革的心态变迁 | 第26-28页 |
(二) 想象文革的可能性 | 第28-32页 |
二、回归启蒙姿态:反思文革的新端倪 | 第32-37页 |
(一) 重提“伤痕”与“反思” | 第32-35页 |
(二) 反思深度广度的贫弱 | 第35-37页 |
第4章 统观美华文学文革题材小说:文学史角度的梳理与评价 | 第37-41页 |
一、正—反—合:美华文学文革题材小说题旨的变化 | 第37-39页 |
(一) 物极必反:从载道走向言志 | 第37-38页 |
(二) 合流走向:言志基础上的载道 | 第38-39页 |
二、为文革题材小说提供另一种“思维术” | 第39-41页 |
结语:肩负重任地行走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