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周代卫国考古学文化研究--以卫地遗址和墓葬为中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7-37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畴第18-19页
        一 研究对象第18页
        二 时空范畴第18-19页
    第三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9-35页
        一 研究历史第19-34页
        二 研究现状第34-35页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35-37页
        一 研究目的第35-36页
        二 研究方法第36-37页
第一章 卫国都城与城邑第37-62页
    第一节 西周时期卫国都城及其疆域第37-48页
        一 康叔始封年代及始封地第37-38页
        二 卫初都“康丘”地望及康叔时卫国疆域第38-42页
        三 “淇卫”地望及其与朝歌城的关系第42-48页
    第二节 东周时期卫国都城第48-52页
        一 曹、楚丘第48-49页
        二 帝丘第49-52页
    第三节 一般城邑与东周卫国疆域第52-62页
第二章 卫地周代遗址的分期第62-93页
    第一节 考古发现第62-64页
    第二节 陶器的器类分析第64-65页
    第三节 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第65-83页
        一 陶鬲第65-67页
        二 陶盆第67-72页
        三 陶簋第72-73页
        四 陶罐第73-75页
        五 陶瓮第75-79页
        六 陶豆第79-82页
        七 陶盂第82-83页
    第四节 遗址的分期第83-93页
        一 层位学依据第83-90页
        二 遗址的分期第90-93页
第三章 卫地周代墓葬分期研究第93-177页
    第一节 考古发现第93-102页
    第二节 陶器的种类与数量第102-103页
    第三节 陶器组合第103-108页
        一 一种陶器第103页
        二 二种陶器的组合第103-104页
        三 三种陶器的组合第104-105页
        四 四种陶器的组合第105-106页
        五 五种陶器的组合第106-107页
        六 六种陶器的组合第107-108页
        七 七种及以上陶器的组合第108页
    第四节 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第108-171页
        一 陶鬲第108-116页
        二 陶簋第116-119页
        三 陶罐第119-132页
        四 陶豆第132-139页
        五 陶盂第139-140页
        六 陶鼎第140-147页
        七 陶盖豆第147-152页
        八 陶壶第152-160页
        九 陶小壶第160-161页
        十 陶盘第161-164页
        十一 陶匜第164-170页
        十二 陶舟第170-171页
    第五节 墓葬分期第171-177页
        一 层位学依据第171-172页
        二 分期第172-177页
第四章 卫地周代遗存的年代体系及文化因素分析第177-209页
    第一节 遗址和墓葬综合分期第177-178页
    第二节 各期年代推定第178-191页
    第三节 出土陶器的文化因素分析第191-197页
        一 日用陶器第191-196页
        二 仿铜陶礼器第196-197页
    第四节 辛村墓地的分期年代及相关研究第197-209页
        一 分期及年代第197-206页
        二 大墓墓主推断及墓地特征第206-209页
第五章 卫国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及变迁第209-223页
    第一节 卫地各期考古学文化特征第209-216页
    第二节 卫国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及其变迁第216-219页
    第三节 相关问题探讨第219-223页
结语第223-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9页
附图一 周代卫地遗址分期图(一)第239-242页
附图二 周代卫地遗址分期图(二)第242-245页
附图三 周代卫地遗址分期图(三)第245-248页
附图四 周代卫地遗址分期图(四)第248-251页
附图五 周代卫地遗址分期图(五)第251-253页
附图六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第253-255页
附图七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二)第255-258页
附图八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三)第258-260页
附图九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四)第260-264页
附图一〇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五)第264-269页
附图一一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六)第269-271页
附图一二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七)第271-273页
附图一三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八)第273-278页
附图一四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九)第278-281页
附图一五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〇)第281-284页
附图一六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一)第284-286页
附图一七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二)第286-290页
附图一八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三)第290-293页
附图一九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四)第293-297页
附图二〇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五)第297-300页
附图二一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六)第300-302页
附图二二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七)第302-304页
附图二三 周代卫地墓葬分期图(一八)第304-30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07-308页
致谢第308页

论文共3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中州书院文化研究
下一篇:《天选者》英汉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