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碱型离子液体在柴油深度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燃油中硫化物的类型 | 第10页 |
1.3 燃油的脱硫技术 | 第10-22页 |
1.3.1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1页 |
1.3.2 非加氢脱硫技术 | 第11-13页 |
1.3.3 氧化脱硫技术 | 第13-22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萃取氧化脱硫实验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试剂 | 第25-26页 |
2.3 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2.4 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7-29页 |
2.4.1 质子化超强碱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7-28页 |
2.4.2 烷基化超强碱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2.5 萃取氧化脱硫实验 | 第29-35页 |
2.5.1 模型油的制备 | 第29-30页 |
2.5.2 萃取氧化脱硫实验 | 第30-33页 |
2.5.3 离子液体的表征方法 | 第33页 |
2.5.4 离子液体重复脱硫实验 | 第33-35页 |
第3章 质子化超强碱离子液体萃取氧化脱硫研究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35-37页 |
3.2.1 离子液体的粘度 | 第35-36页 |
3.2.2 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比较 | 第36-37页 |
3.3 离子液体的结构分析 | 第37-42页 |
3.3.1 离子液体的构型分析 | 第37-38页 |
3.3.2 离子液体的核磁共振谱图表征 | 第38-39页 |
3.3.3 离子液体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39-40页 |
3.3.4 离子液体的质谱表征 | 第40-41页 |
3.3.5 离子液体的热重分析 | 第41页 |
3.3.6 构型对离子液体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反应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2-45页 |
3.4.1 反应温度对离子液体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离子液体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氧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3.4.4 离子液体对不同硫化物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45-47页 |
3.6 真实柴油的脱硫性能研究 | 第47-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烷基化超强碱离子液体萃取氧化脱硫研究 | 第53-71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离子液体的粘度和萃取氧化性能的初步研究 | 第53-55页 |
4.2.1 离子液体的粘度 | 第53-54页 |
4.2.2 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比较 | 第54-55页 |
4.3 离子液体的表征分析 | 第55-58页 |
4.3.1 离子液体的核磁共振谱图表征 | 第55-56页 |
4.3.2 离子液体的红外谱图表征 | 第56-57页 |
4.3.3 离子液体的质谱表征 | 第57页 |
4.3.4 离子液体的热重分析 | 第57-58页 |
4.4 反应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8-63页 |
4.4.1 反应温度对离子液体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 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59-61页 |
4.4.3 离子液体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1页 |
4.4.4 氧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5 离子液体对不同硫化物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63-65页 |
4.6 真实柴油的脱硫性能研究 | 第65-6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72页 |
5.3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