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纺聚乳酸/磷酸钙/胶原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神经损伤与修复方法 | 第11-19页 |
1.2.1 神经缝合 | 第12-13页 |
1.2.2 神经移植 | 第13-14页 |
1.2.3 神经导管 | 第14-19页 |
1.3 复合材料主要复合方法 | 第19-20页 |
1.3.1 共混法 | 第19页 |
1.3.2 叠层复合法 | 第19-20页 |
1.3.3 湿法复合 | 第20页 |
1.4 静电纺丝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6页 |
1.4.1 溶液参数 | 第21-23页 |
1.4.2 纺丝参数 | 第23-25页 |
1.4.3 环境参数 | 第25-26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26-30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6-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41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2.3 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2.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 第32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32-33页 |
2.4.3 力学拉伸实验测试 | 第33页 |
2.4.4 材料溶胀率测试 | 第33页 |
2.4.5 体外降解实验 | 第33-34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5-36页 |
2.5.3 力学拉伸实验分析 | 第36-37页 |
2.5.4 材料溶胀率分析 | 第37-38页 |
2.5.5 体外降解分析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 | 第41-49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42-44页 |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3.1 MTT比色法测试 | 第44-45页 |
3.3.2 溶血率测试 | 第45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3.4.1 细胞毒性分析 | 第45-47页 |
3.4.2 溶血率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不同导管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49-64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4.3.1 大鼠皮下植入实验 | 第50页 |
4.3.2 神经桥接实验及大体观察 | 第50-51页 |
4.3.3 取材及组织染色 | 第51-53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4.4.1 大体观察 | 第53-54页 |
4.4.2 皮下免疫组化分析 | 第54-56页 |
4.4.3 腓肠肌恢复率分析 | 第56-57页 |
4.4.4 腓肠肌HE染色分析 | 第57-58页 |
4.4.5 新生神经HE染色分析 | 第58-59页 |
4.4.6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 | 第59-60页 |
4.4.7 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染色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硕士研究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