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振动监测的地基与建筑动力特性及共振效应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地基动力特性研究 | 第8-9页 |
1.2.2 建筑物动力特性研究 | 第9-11页 |
1.2.3 地基与建筑物共振效应研究 | 第11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层状地基动力特性研究 | 第14-36页 |
2.1 层状地基自由振动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2.2 层状地基自由振动有限元模拟 | 第17-22页 |
2.2.1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 第17-18页 |
2.2.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8-22页 |
2.3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 第22-25页 |
2.3.1 弹性模量变化时结果对比 | 第22-23页 |
2.3.2 泊松比变化时结果对比 | 第23-24页 |
2.3.3 密度变化时结果对比 | 第24-25页 |
2.4 层状地基微振动模拟 | 第25-35页 |
2.4.1 ModelHVSR可靠性验证 | 第25-26页 |
2.4.2 纵波波速改变对频谱曲线的影响 | 第26-30页 |
2.4.3 横波波速改变对频谱曲线的影响 | 第30-33页 |
2.4.4 层厚改变对频谱曲线的影响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微振动监测的建筑物动力特性研究 | 第36-62页 |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6页 |
3.2 测试数据的解析方法与比较 | 第36-38页 |
3.3 建筑物微振动测试 | 第38-42页 |
3.3.1 观测对象的选取 | 第38-39页 |
3.3.2 观测仪器及布置原则 | 第39-40页 |
3.3.3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 第40-42页 |
3.4 自振周期的解析结果 | 第42-50页 |
3.4.1 建筑物高度与自振周期的关系 | 第42-47页 |
3.4.2 矩形建筑物长宽比与自振周期的关系 | 第47-50页 |
3.5 阻尼比的解析结果 | 第50-60页 |
3.5.1 建筑物高度和阻尼比的关系 | 第51-57页 |
3.5.2 矩形建筑物长宽比与阻尼比的关系 | 第57-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基于微振动监测的地基与建筑物共振效应 | 第62-72页 |
4.1 测区概况 | 第62-63页 |
4.2 地基微振动测试结果 | 第63-69页 |
4.2.1 卓越周期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4.2.2 H/V谱比峰值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4.2.3 卓越周期和H/V谱比峰值的关系 | 第68-69页 |
4.3 建筑物微振动测试结果 | 第69页 |
4.4 共振效应评价 | 第69-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