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 1.2 有限单元法的发展史 | 第12-14页 | 
| 1.3 有限单元法基本思想和数值方法 | 第14-16页 | 
| 1.4 有限单元法的应用 | 第16-18页 | 
| 1.4.1 有限单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4.2 有限单元法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1.4.3 有限单元法在机械力学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1.4.4 有限单元法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1.5 有限元软件开发的现状 | 第18-20页 | 
| 1.6 有限元软件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1.7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数值计算理论 | 第23-37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 2.2.1 有限元理论 | 第23-24页 | 
| 2.2.2 力学基本方程 | 第24-27页 | 
| 2.2.3 有限元数值求解 | 第27-29页 | 
| 2.3 动力计算 | 第29-36页 | 
| 2.3.1 基本力学体系 | 第29-30页 | 
| 2.3.2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2.3.3 动力数值方法 | 第31-36页 | 
| 2.4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3章 结构分析软件系统SASS功能简介 | 第37-47页 | 
| 3.1 概述 | 第37页 | 
| 3.2 SASS前处理模块 | 第37-39页 | 
| 3.3 SASS数值计算模块 | 第39-40页 | 
| 3.4 SASS后处理模块 | 第40-41页 | 
| 3.4.1 静力计算的后处理模块 | 第40-41页 | 
| 3.4.2 动力计算的后处理模块 | 第41页 | 
| 3.5 程序遇到的问题 | 第41-46页 | 
| 3.5.1 对位移变形图的改进 | 第42-44页 | 
| 3.5.2 对应力云图的处理 | 第44-4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平面有限单元网格生成 | 第47-59页 | 
| 4.1 概述 | 第47页 | 
| 4.2 平面四节点单元的网格生成 | 第47-48页 | 
| 4.3 平面八节点有限单元的网格生成 | 第48-57页 | 
| 4.3.1 圆心画圆弧 | 第49页 | 
| 4.3.2 三点画圆弧 | 第49-50页 | 
| 4.3.3 曲边单元网格划分 | 第50-57页 | 
| 4.4 单元节点编号生成 | 第57-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裂纹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59-79页 | 
| 5.1 概述 | 第59-60页 | 
| 5.2 应力强度因子 | 第60-61页 | 
| 5.3 裂纹边变比例网格划分 | 第61-63页 | 
| 5.4 裂纹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63-78页 | 
| 5.4.1 端部作用拉应力的水平裂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63-66页 | 
| 5.4.2 裂纹表面作用拉应力的水平裂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66-67页 | 
| 5.4.3 端部作用拉应力的斜裂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67-69页 | 
| 5.4.4 带有缺陷孔的平面板的裂纹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69-75页 | 
| 5.4.5 一侧靠近斜裂纹的水平裂纹受均布正应力计算 | 第75-7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公路隧道冲击响应的二维有限元分析 | 第79-95页 | 
| 6.1 引言 | 第79页 | 
| 6.2 动力荷载类型 | 第79-80页 | 
| 6.3 动力平衡方程及冲击荷载值的确定 | 第80-81页 | 
| 6.3.1 动力平衡方程 | 第80-81页 | 
| 6.3.2 碰撞动力学理论 | 第81页 | 
| 6.4 一次冲击荷载作用下隧道的动力响应 | 第81-90页 | 
| 6.5 连续冲击荷载作用下隧道的动力响应 | 第90-94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 7.1 结论 | 第95-96页 | 
| 7.2 展望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