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市X区公职人员个体腐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公职人员 | 第19页 |
2.1.2 腐败 | 第19-20页 |
2.1.3 腐败行为的内涵与表现 | 第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寻租理论 | 第21页 |
2.2.3 前景理论 | 第21-23页 |
3.F市X区个体腐败行为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3.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3.1.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2 F市X区个体腐败行为现状 | 第24-33页 |
3.2.1 F市X区概况 | 第24-25页 |
3.2.2 F市X区腐败总体情况 | 第25-26页 |
3.2.3 F市X区腐败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3页 |
4.F市X区公职人员个体腐败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33-37页 |
4.1 模型应用 | 第33页 |
4.2 模型检验 | 第33-35页 |
4.3 模型结论 | 第35-37页 |
5.预防F市X区公职人员个体腐败行为的对策 | 第37-45页 |
5.1 针对重点岗位的创新监督技术 | 第37-38页 |
5.1.1 加强重点岗位的监管 | 第37-38页 |
5.1.2 创新技术监督 | 第38页 |
5.2 规范年龄晋升制度提高工资待遇 | 第38-40页 |
5.2.1 规范公职人员管理晋升制度 | 第38-39页 |
5.2.2 提高公职人员工资待遇 | 第39-40页 |
5.3 提高公职人员学历准入门槛加强廉政教育 | 第40-41页 |
5.3.1 提高公职人员学历准入门槛 | 第40-41页 |
5.3.2 开展廉政教育提升个人素质 | 第41页 |
5.4 加大监管水平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 第41-43页 |
5.4.1 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 第41-42页 |
5.4.2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 第42-43页 |
5.5 监察体制的逐步完善监督执纪发挥更大作用 | 第43-45页 |
5.5.1 监察委的成立 | 第43-44页 |
5.5.2 充分发挥执纪监督作用 | 第44-45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