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索引 | 第11-12页 |
表索引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选题的依据:由"土地财政能够维持多久?"引发的思考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土地财政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土地财政形成机理分析 | 第19-21页 |
·土地财政管理与改革 | 第21-23页 |
·土地财政管理 | 第21页 |
·土地财政改革方向 | 第21-22页 |
·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方向 | 第22-23页 |
·总结 | 第23-25页 |
·现有文献总结 | 第23页 |
·现有文献的改进 | 第23-25页 |
3 我国土地财政发展现状及评价 | 第25-44页 |
·我国土地财政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全国土地财政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第25-26页 |
·我国土地财政收益在不同出让方式间的差异 | 第26-27页 |
·我国土地财政的区域性差异 | 第27-29页 |
·我国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贡献评价 | 第29-36页 |
·我国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 | 第29-32页 |
·我国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分析 | 第32-36页 |
·我国土地财政的负效应分析 | 第36-43页 |
·土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 | 第36-37页 |
·土地财政助长土地粗放利用 | 第37-40页 |
·土地财政引发诸多不公问题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分析——基于城市快速扩张制约 | 第44-57页 |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非理性扩张 | 第44-46页 |
·我国土地财政对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的影响效应 | 第46-52页 |
·土地财政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 | 第46-48页 |
·土地财政对城市用地扩张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分析 | 第52-56页 |
·日本城市扩张的经验启示 | 第52-53页 |
·实证分析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5 土地财政转型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 第57-60页 |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 第57-58页 |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路径选择 | 第58-60页 |
6 开征物业税,实现土地财政转型 | 第60-77页 |
·物业税与地方财政关系——来自国际经验的启示 | 第60-63页 |
·地方政府需要一种主要的自有税源吗? | 第60页 |
·地方政府征什么税?——地方财政主体税种的理想选择 | 第60-61页 |
·物业税——国外多数国家地方财政的主体税种 | 第61-62页 |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62-63页 |
·我国物业税改革思路 | 第63-69页 |
·我国物业税出台的条件及时机选择 | 第63-65页 |
·物业税模式的选择 | 第65-66页 |
·物业税改革的目标取向 | 第66-67页 |
·物业税税制设计 | 第67-69页 |
·我国物业税模拟开征对地方财政的效应分析 | 第69-75页 |
·物业税收入测算 | 第69-71页 |
·物业税模拟开征后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分析 | 第71-73页 |
·物业税模拟开征后与地方财政缺口分析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页 |
·物业税改革对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现实意义 | 第75-77页 |
7 转变土地资产经营模式,促进土地财政转型 | 第77-85页 |
·土地资产经营与地方财政关系 | 第77-78页 |
·现有土地资产经营模式的弊端 | 第78-81页 |
·土地供应结构失衡 | 第78页 |
·土地资产大量流失 | 第78-79页 |
·居民福利受损 | 第79-81页 |
·土地资产经营模式转变 | 第81-83页 |
·土地资产经营公司是土地资产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 第81页 |
·城市土地资产经营公司运作模式 | 第81-83页 |
·土地资产公司化对土地财政转型的效应分析 | 第83-85页 |
·制度上杜绝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 第84页 |
·有效控制土地资产流失,促进地方财政增收 | 第84页 |
·确保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 第84-85页 |
8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85-8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86-88页 |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86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 作者简历 | 第93页 |